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新發現 有助研發新藥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2-13 00:41: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新發現 有助研發新藥物

中興大學與台中榮總攜手研究,發現影響腫瘤生成的腫瘤促進因子蛋白TPL2也會活化視網膜血管增生,造成糖尿病患視網膜連鎖效應病變,研究有助新治療藥物開發。

由中興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許美鈴、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中榮視網膜科主任林耿弘、興大生醫所博士賴德偉共組的團隊,首度證實腫瘤促進因子(TPL2)與糖尿病視網膜眼病變的關連。研究9月1日獲國際知名期刊「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刊登。

林耿弘指出,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是國人的第5大死因,國內約有227萬人有糖尿病,估計其中20%~40%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潛在患者達45萬到90萬人。

許美鈴與榮興計畫醫療團隊,多年來共同投入代謝及血管生物醫學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研究,以往進行腫瘤研究時,觀察到腫瘤促進因子蛋白TPL2活躍時,會持續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形成病變,團隊聯想到該蛋白是否也與視網膜病變的血管變化有關。

經過4年研究,發現糖尿病病患體內腫瘤促進因子活化下,造成視網膜血管滲透性改變,使血視網膜屏障受損,增加小血管的滲漏,進而代償性新生血管形成,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眼病變。

從糖尿病實驗動物鼠研究試驗中證實,給予阻斷腫瘤促進因子(TPL2)的抑制劑等治療後,包括視網膜血管新生、小血管的滲漏、代償性新生血管、發炎反應等症狀,皆有大幅度的改善。 

許美鈴指出,過去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眼病變,多以抑制視網膜血管新生針劑,或是雷射終止視網膜血液滲漏治療為主;這項新發現,除首度證實腫瘤促進因子(TPL2)與眼球血管增生的關連外,也提供治療新藥研發新方向。

林耿弘指出,糖尿病因為長期血糖升高,就像身體組織器官都泡在糖水中,持續的代謝異常,傷害全身的大小血管,形成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等。

林耿弘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眼病變不易治療,尤其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影響視力甚鉅,提醒糖尿病患者除定期找內分泌科醫師控制血糖外,每年需定期做眼科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可等到視力不好時才就診,避免造成視力受損。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6: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