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2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5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彩暈幻眼-白頭翁的栽培技術
白頭翁屬毛茛科耐寒球根植物,學名Anemone coronaria,英名可直接稱為Anemone或Windflower,原產於南歐地中海沿岸地區,多年生草,地下部為黑灰色不規則扁圓形之塊莖,形狀大小似梅乾,株高約20-40公分,葉為羽狀複葉,從地下莖簇生,花梗亦由地下部中間抽出,花單生開在花莖頂端,有單瓣、重瓣之分,花形似菊花又像罌粟花,花色極為豐富,耀眼奪目,有紅、桃、藍、白等各色,無真花瓣,我們所看到的花瓣部位是由花萼變化而成,花徑約8-10公分。結實時有長鬚著生,成熟時呈銀白色,故有「白頭翁」之稱,球根秋天種植春天開花。
白頭翁可用播種或是塊根兩種方式來繁殖,種子繁殖需要的發芽適溫為15℃, 秋天播種,盆播後宜用玻璃或報紙覆蓋,保持濕度,約2-3週可發芽,發芽後即除去覆蓋物,使充分接受陽光,發芽後3週本葉約2-3枚時即可假植一次,本葉約5-6枚時定植,但播種因較不容易發芽所以較少採用。
一般大都採用塊根繁殖,種塊根前先行選別之工作,其選別方法為,用水或溫水浸泡6-12小時,瀝乾水分,再以殺菌劑(如億力500-600倍液)浸泡30分鐘,然後後陰乾,膨脹的球根發黑而且色澤不好者,用指頭輕按就會被壓垮,即表示塊根己腐爛,則淘汰不要。將選別出來之球根,埋於充分吸水之珍珠石中,約5-7天可萌芽,待2週左右萌芽整齊後,即可種植,定植標準大約為芽長5公分,根長1公分左右。球根種植以秋季為適期,栽種深度約3-4公分。
白頭翁屬長根性,移植時注意不要傷到根部,選排水、保水、通風良好處栽培, 陽光強烈處宜半遮陰,土壤以富含有機質而且物理性良好為適合,酸性強之土壤,易導致生育不良PH值應調整為6.5-7,理想之栽培溫度為夜溫6-8℃,日溫 15-20℃。
由於白頭翁性喜冷涼,在亞熱帶地區平地要栽培至開花,實在不太容易,所以可用冷藏栽培法來協助栽培,做法是將塊根埋於珍珠石後,以8℃冷藏4-5週,最後一週為抑制其過度發芽及發根,可將溫度降至5℃,但冷藏溫度不要低於0-2℃,否則會發生不發芽不長根或選延現象應特別注意。冷藏後取出種植時因為都已發芽、發根,故應小心從介質中取出,勿傷及芽和根,並迅速種植以防乾燥, 也不要在氣溫過高時種植以免回春化。種種深度以發芽部位能露出地上為度,行淺植為宜,生育期間要充分澆水,開始開花時則逐漸節制其水量。
白頭翁的花還可以剪下來瓶插觀賞,因為白頭翁的花白天開夜晚合起來,所以採花時間以開花之清晨為宜,一般瓶插壽命為7-10天,水要經常更換。白頭翁在亞熱帶栽培屬高難度之作物,有興趣栽培的人應有心理準備,失敗的機率頗高,應特別小心的照顧他。
白頭翁的栽培技術
一、性耐寒, 喜涼爽和乾燥的氣候。 忌濕怕澇。 要求土壤肥沃、通氣性、排水性好, 忌低窪地。 不耐移植。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
1.選地與整地:選向陽, 排水良好, 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宜。 施基肥或圈肥2 500千克, 深翻25—30釐米, 耙細整幹, 做寬1.2—1.5米的畦。
2.種子繁殖
(1)直播:於3月底4月上旬播種, 在畦面上開溝距20釐米, 深約1釐米的淺溝,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 覆以薄土, 稍加鎮壓, 蓋上稻草, 發芽適溫18-21度, 保持土壤濕潤, 發芽天數14-21天。 苗高3—5釐米時, 按株距15釐米定苗。 生育溫度15-18度(日溫), 6-9度(夜溫)。
(2)育苗移栽:在畦面用四齒劃淺溝, 將種子均勻撒入畦內,
覆薄薄一層細土, 將種子蓋嚴, 稍加鎮壓, 蓋上稻草。 出苗後, 逐漸去掉稻草, 苗高3釐米左右時, 間除細弱和過密的苗。 于當年秋季或翌年春萌芽前, 按行株距20釐米X15釐米移栽。
三、田間管理 幼苗期鬆土時宜淺耕, 勿傷根系。 定苗後追施1次稀薄糞水, 每畝1 500千克, 秋季施1次堆肥加過磷酸鈣, 施肥後澆水。 花莖抽蕾時, 及時剪除, 以促進根部發育。
四、採收加工 白頭翁以根入藥。 種植2~3年後採挖。 於春季或秋季採挖, 除掉莖葉和鬚根, 保留根頭部白色茸毛, 洗淨泥土後曬乾。
五、盆栽時, 宜用園土3份、沙土1份混合配製培養土。 花盆的底孔要大, 墊底瓦片要墊得高, 以利排水。 幼苗期生長緩慢, 需注意及時間苗, 使植株通風透光。 生長期應及時澆水,
保持土壤濕潤, 防止積水, 每10天左右施1次。 白頭翁忌夏季高溫, 入夏後要遮蔭培養。
|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