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5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族群介紹] 太魯閣族物質文化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2-15 01:18: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太魯閣族物質文化

衣飾文化

太魯閣服飾的不同圖紋、款式、紋路、質地,均表示了不同的太魯閣特徵,衣飾的圖騰皆有其信仰,也跟紋面習俗有關。通常分為日常服、工作服及禮服。日常服為平日穿著,以素色麻布衣為主;工作服是耕作時穿的,較粗,方便活動;禮服為祭典時穿,比較慎重,以紅、黑、白為主色織出華麗紋飾。

在祭典等重要日子盛裝時,會搭配五花八門的裝飾品,早其運用貝珠、貝板、骨、竹、薏米珠等各類飾品,叫晚期興起貿易傳入,以物易物交易來的鈕扣、塑膠珠、亮片、毛線等材料所製的各種裝飾品,包括帽、頭飾、耳飾、頸飾、腕飾、臂飾、腰帶與腳飾等。

太魯閣族傳統社會並沒有明顯的階級之分,不似魯凱、排灣族之貴族與平民壁壘分明,因此太魯閣族人即使是頭目家族,穿著的衣飾也和一般族人無異。太魯閣族的男子服裝包括:額帶、頭飾、胸兜、披肩、方布、無袖長衣、無袖短衣、遮陰布及綁腿、刀袋等。女子服裝則有額帶、頭飾、胸兜、披肩、無袖長衣、無袖短衣、腰裙及綁腿等。
太魯閣女生衣服以白色系為主,先穿一件白色上衣,再套上白色袖套;下半身穿一片式的長裙,上面織有多個各色菱形紋飾,代表「祖靈的眼睛」,綁腰帶;小腿綁白色護腳布。太魯閣人相信死後要回歸祖靈之地,衣服上的多彩橫紋代表死後要走的彩虹橋,菱形的「祖靈的眼睛」代表無數祖靈的庇佑,也象徵祖靈會看著自己的後代,因此族人不可做壞事、口出惡言,不然就會被祖先看到。

參考資料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爭取創造新境的民族:太魯閣族 Taruku》,達西烏拉彎‧畢馬著,台北:原產會,2007。


工藝文化

太魯閣族編織的工藝是男子的技藝,普遍是用竹子和野藤編成各種日常用品,如米篩、背籃、置物盒、網袋等等。編法主要有兩種:編織編法和螺旋編法,竹材比較適合用編織編法,最常見有斜紋編法和方格編法。

織布的技術則是太魯閣女子的技藝,在婚前必須要學會,原料為苧麻。傳統織布的過程十分繁瑣,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採麻抽絲、理絲紡線、連線紡球、接球紡團、灰煮淋曬、理團紡帶、套帶織布。

樂器方面,有竹削成的口簧琴(Lobag)、四音木琴,用來傳達訊息、表達情意等。

口簧琴是以桂竹片中間切空,鑲入一金屬片,或竹竹片本身切割時,不完全切斷,留至中間細長竹片並與以削薄,兩側繫以細繩索,左手指纏住左側細繩固定,右手指拉扯右側繫繩,使其震動發出聲音,竹片置於嘴巴前緣,以口部作為音箱,並由口腔內空間的大小轉換來區分音階。

木琴的音只有四階,木琴的音質好壞與樹木的長短、乾溼及粗細有著極大的關係。敲奏木琴的藝術男女皆可。

太魯閣族的住屋依照構造材料可分為木造屋、竹造屋及茅造屋。就外型而言,較接近正方形,屋頂為斜坡式。由於太魯閣族人以小家庭制度為主,因此住屋的建築也比較小。

太魯閣族每家戶擁有家屋及附屬建築,附屬建築則有倉庫(穀倉)、工寮、豬舍、雞舍、曬架、瞭望台等。

一、主屋樣式及變遷
傳統的太魯閣族部落大都建立在山腹的平台上,家屋樣式最大的特徵為豎穴居的型態及積木式牆面構造。所謂豎穴居型態,意指往地下挖約60~100公分深度的坑穴做為室內空間,積木式牆面則是用木頭堆積成牆,此兩種做法皆為防禦性考量。建材上,通常使用筆筒樹、木頭等作為柱材,竹子、木頭是牆面材,屋頂則有檜木皮、竹材、石板等。依家屋所處之環境資源不同,就地取採,所以建材樣式會有些差距,但室內格局基本上是不變的。

但日治時期,日人為強制管理族人,降低其防禦性,所以豎穴居的建築樣式改為平地式。再者,多次的遷移政策,家族一再打散、遷移、混居的過程,家屋規模變小了,也全面使用竹材,以便利興建。

二、附屬設施
在主屋的週遭附近還蓋有倉庫、穀倉(rpun)、雞寮(biyi Rudux)、豬寮(biyi babuy)等空間。如果田地離住家遠些就會在田裡蓋小農舍(biyi qmpahan),因獵區很遠就會蓋狩獵小屋(biyi saan tmsamat)。

(一) 穀倉
為儲藏穀物的空間,高床式建築,四根支柱(erut)與地板之間設有防鼠帽(rukug)。以活動式階梯(hakaw)進入穀倉的門(rhngun)。牆面及屋頂的材料是檜木皮或是竹子。

(三)曬架(paga)
曬架是置於屋外,曬玉米類穀物用。支柱為木頭,離地約100公分高左右,架子(kraga)部份以竹或木頭作為格子狀。

參考資料
‧《爭取創造新境的民族:太魯閣族 Taruku》,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著,台北:原產會,2007。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來源:臺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4 01: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