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人軼事] [歷史照片]1923 年德國超級通脹︰ 2000 億馬克買一個麵包的時代 [12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2-18 13:02: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goodperson 於 2017-12-18 14:14 編輯

[歷史照片]1923 年德國超級通脹︰ 2000 億馬克買一個麵包的時代




2002 年,德國開始以歐元取代「馬克」作為法定貨幣,人民可將馬克現金帶到銀行兌換歐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生超級通脹 (或稱惡性通貨膨脹),每個德國人的口袋裡都有數十億馬克。當時一個麵包賣 2000 億馬克、一週的養老金也不足買一杯咖啡。由於食物價格隨時上升,餐廳都不再印刷菜牌;上班族也要在發薪日帶行李箱來裝工資,然後在匯率變動之前衝到最近的商店購物。上圖就展示了面值 100 兆馬克的鈔票。
(編註: billion 在美國,法國是十億,  英國,德國是萬億)

德國超級通脹的出現,是因為德國在一戰中期開始,決定向其他國家借錢,而不再用納稅人的錢來為戰爭提供資金。起初,大家都有信心只要打贏戰爭,就能夠還清國債。可是,現實卻令大家失望了。德國戰敗,更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需向盟國賠償 1320 億馬克的巨額罰款。為了償清債務,德國政府開始不停地印鈔票來買外匯,鈔票的價值愈來愈低,通貨膨脹的情況更失去控制。

戰前,4.2 馬克可以兌 1 美元,到剛開始出現通脹時,升到 48 馬克兌 1 美元;1922 年初,每美元兌 320 馬克;到了下半年每美元可兌 7400 馬克。最高峰時,每美元更可兌 4.2 億馬克。1923 年,德國更出現 100 兆面值的鈔票,貨幣對大眾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

面對失控的超級通脹,德國人不再以鈔票來購物,轉而以物易物,不少醫生都以香腸、雞蛋、煤炭等東西代替診療費。當時,國民眼中真正有價值的有形資產就只有鑽石、黃金、古董和藝術品。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小偷,偷的東西包括肥皂、髮夾、銅管和汽油等。

透過以下歷史照片,看看德國的超級通脹有多誇張:

小孩剪開鈔票來製作風箏或當作玩具








人民努力工作後只換來一疊疊有如廢紙的鈔票


食物價格極高


店主身邊的牌寫著:「出售貨品及維修服務以交換食物」


即將付諸一炬的鈔票


主婦以鈔票來生火


用 1 馬克面值的鈔票來當作牆紙,比起真的牆紙還要便宜


店主把多餘的現金塞進茶箱裡


1923 年年底,以農工業用地當作抵押貸款來支持的新貨幣「Rentenmark」取而代之,匯率固定在 4.2 Rentenmark 兌 1 美元,超級通脹終於落幕,德國也回復正常。

photoblog.hk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0 1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