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正信的佛法(十一)
佛性就是覺性,是人人本具的。初生的嬰兒,沒有人教就知道笑、哭,這個就是佛性。雖然佛性本具,若沒有覺悟,這個心起了煩惱,佛性就成了眾生性;如果起了邪見,就變成魔;如果造殺、盜、淫,就墮落為畜牲。相反地,若能覺悟改過,就能成菩薩、成佛。
舉例來說,眼前看見有一枝鑲金的鋼筆,非常名貴。心中起了貪念,想順手牽羊,把這枝筆佔為己有。正要去拿的時候,忽然覺悟到偷竊是不榮譽且犯法的事情;以佛法來看,不但不能偷,還要布施、供養、救濟,所以當下發起一個慚愧心,就把心念轉了過來。知道拿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這就是「覺性」。
再舉個例子來說,老師很關心學生的品德和學業,基於慈愛而呵責學生,學生當下起了無明。但轉念一想:其實老師也是一番苦心,為了我們的課業、品性著想。於是就將心中的不滿忍下,並且慚愧懺悔,這也是覺性。能時時刻刻保持覺性,返照自心、檢討反省,就是「覺察」。
只要我們這念心有了過失、煩惱,馬上覺察;覺察之後,馬上就轉。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行住坐臥或待人接物,都要用這個功夫,使我們的覺性時時刻刻現前,不斷地去除習氣煩惱,就能獲得心地的光明。(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