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3-25
- 最後登錄
- 2025-3-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5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future6810 於 2017-12-26 09:00 編輯
心得:有一段時間一直工作打電腦沒休息,旁邊同事都說我表情很冷漠,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螢幕臉的一種現象,另外常用耳機聽音樂,聽力好像也有減弱的感覺。
參考資訊:聽聲音或用耳機請小心聽力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11億年輕人面臨由不安全的用耳機慣導致的聽力損失風險,4,300多萬12至35歲的人存在各種原因引起的殘疾性聽力損失。而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12至35歲少年和青年中,有近半數的人使用MP3播放機和智慧手機等個人音訊設備時,在收聽過程中將音量開大到不安全的程度,還有約40%的人在夜總會、舞廳和酒吧接觸到很可能具有破壞性的聲級。
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1994至2006年間,12至19歲青少年聽力損失比例從3.5%大幅增加到5.3%。從1990年到2005年,美國用頭戴式耳機聽音樂的人增加了75%,所以預估聽力損失的趨勢還將繼續增加。2008年,1份歐盟委員會報告稱,使用個人音訊設備的人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銷量不斷上升,2011年全世界就出售了4.7億部,這也顯示存在潛在風險。
由於智慧型手機、隨身聽等設備越來越普及,而且很可能讓使用者長時間暴露在高音量的環境下,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聽力永久受損的風險。
不論時間長短,接觸巨大的聲響都可造成耳朵的感覺細胞疲勞,導致暫時喪失聽力或耳鳴,隨著感覺細胞恢復,聽力也可得到改善。但如果音量特別大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對對感覺細胞和其他結構造成永久損害,導致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
聽力損失會影響人的生活品質,影響的層面包括社會和教育發展、工作能力、學習障礙、焦慮,以及阻礙幼兒獲得語言能力,兒童和成人業會臨更多心理壓力和焦慮。此外用耳機聽也導致其他危險,例如走路或騎車時用耳機會降低聽覺感知,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減少使用耳機時間
日常安全音量的標準是低於85分貝、持續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這代表如果提高嗓門讓別人聽見自己說話,而傾聽者無法理解距自己一臂距離的人所說的話,或者如果聽者耳內疼痛、耳鳴,那麼聲音可能就太大了。
根據WHO所發布的衛教資料,對於保護聽力來說,即使只降低一點音量都能產生很大的保護作用。在夜總會、舞廳、酒吧、體育賽場、工地,或是其他噪音巨大的場所,可以使用耳塞來保護聽力。正確地使用耳塞可將降低噪音5至45分貝。
此外使用耳機時最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耳道式、頭戴式或是降噪耳機,適合自己耳型或頭型的耳機可以讓使用者以低音量清楚聽到音樂,降噪耳機更是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讓使用者以更小的音量聆聽音樂,經常在火車或飛機等交通工具上使用隨身聽的人,更應考慮在這些環境中使用降噪耳機。選好耳機之後,在使用隨身聽時,也最好能降低音量,即使在安靜環境中,也應將音量調至最高音量的60%以下。
另一方面,接觸噪音的時間也是構成聽力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讀者也應減少接觸噪音的時間。例如在嘈雜場所時,不時離開現場短暫休息,讓耳朵得以休息,並避開巨大聲響,盡量遠離喇叭等聲源。
還有最重要的,雖然降低音量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使用隨身聽的時間,應該限制在每天不超過1小時,非常有利於減少接觸噪音,對於保護聽力相當有益。
一直看3C會導致冷漠的螢幕臉,還會出現皺紋
(醫學百科)
「螢幕臉」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它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疾病。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讓人不知不覺中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臉,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且容易產生人格障礙與性格異常。
一、病因:
對現代都市白領來說,電腦和手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他們最親密的夥伴,他們和電腦、手機在一起的時間往往比與家人在一起都長,他們接觸鍵盤、滑鼠以及螢幕的次數超過了所有其他物品。這樣的「親密接觸」自然不是無代價的,由電腦和手機帶來的新「電子職業病」正困擾白領們。天天與電腦打交道的人,長期面對電腦螢幕,不知不覺中會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臉,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且容易產生人格障礙與性格異常。另外,螢幕輻射產生靜電,最易吸附灰塵,長時間面對面,更容易導致斑點與皺紋
二、發病機制:
螢幕臉的症状
一、症状體征:
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出現面部表情不豐富甚至無表情、表情淡漠的情況。
二、檢查:
可自我檢查是否有相關症状。
三、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不難得出診斷。
螢幕臉的診斷
螢幕臉的鑒別診斷
應與面癱相鑒別。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症候群),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西醫治療方法有伽馬刀治療。
螢幕臉的併發症
可發生以下併發症:
有相當一部分人由於長期過度操作電腦,不但會有乾眼症、角膜損害、結膜炎、眼壓高、近視眼等外,還會長時間面對電腦螢幕,不知不覺中會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螢幕臉」,只會對動著的文字、圖形、標題連結產生興趣,對人產生冷漠感,甚至出現人格障礙與性格異常。
另外,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不動的操作者,體力消耗較小,但腦力消耗較大,所以常常喝可樂、吃零食加抽煙,這樣肥胖、痔瘡、功能性血壓增高、禿髮、煩躁、易激怒、食慾異常、內分泌失調等也就在所難免了。
電腦對人的傷害被證明的越來越多,尤其是眼睛。據美國的一項統計顯示,一個人天看電腦持續超過4個小時,每周持續4天以上,再持續一年,50%~90%的人會或多或少出現視疲勞症候群。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
以前的視疲勞症候群主要是由看書引起,集中體現在中、高考的學生,或某些特殊的職業(修表、刺繡、校對等)。近幾年隨著電腦的普及,視疲勞患者逐漸增多。有調查顯示,同樣時間的閱讀和操作電腦,後者出現視疲勞比例是前者的4~6倍。
螢幕臉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對策:在日常操作電腦時,身體與電腦螢幕應保持不少於70厘米的距離。硬體上,應配置一台輻射較小、沒有炫光、顯示穩定的電腦,有液晶顯示屏更好。同時,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電腦桌椅,盡量把它們調節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要注意眼睛休息,最好一小時休息10分鐘,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上網結束後,第一項任務就是潔膚,用溫水加上潔面液徹底清洗面龐,將靜電吸附的塵垢洗掉,塗上溫和的護膚品。久之可減少傷害,潤膚養顏。
適當多照鏡子。照鏡子可及時發現自己面部表情的改變,可以指導我們根據退化或是改善情況及時加以調整;同時也可能讓我們發現自己面部的可愛之處、激發自信,從而更多地提醒自己注意調整表情。做些表情操。一階段工作結束後,可做a、o、e、i、u的口型,再對著鏡子,依次把喜、怒、憂、思、悲、恐、驚等表情做一遍。看些西方影視。西方人表情豐富甚至比較誇張,看看這樣的電影,看看使用表情「說話」的方式。
「電腦臉」看起來老5歲?一天使用超過8小時增加30%細紋
現在3C產品發達,許多人都是上班對著電腦辦公,下班回家後上網放鬆,長時間盯著電腦,不知不覺造成未老先衰的「電腦臉」。根據醫美診所調查發現,每天用電腦超過8小時的人,平均臉部的細紋會多30%,皮膚提早老化的情況比沒有長時間用電腦的人明顯。
電腦臉:臉部下垂、皺紋加深臉部肌肉與身體其他肌肉一樣,只要長時間不用就會鬆垮、不結實,偏偏只要投入工作後,就會忘記要適時做些臉部運動,雖然許多上班族會在工作時,邊吃小零食增加嘴部運動,但因為主要都是偏軟的食物,像是蛋糕、小餅乾,並沒有辦法真正運動到咀嚼肌,對於緊實肌肉沒有太大幫助。預防皺紋產生:臉部運動操、口香糖為了避免自己長時間臉部無表情,可以在桌上放一面鏡子,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後,做些簡單的臉部運動,只要張大嘴巴做出「ㄚ一ㄨㄟㄡ」的嘴型,就能有效運動臉部肌肉。或是每天吃10分鐘的口香糖,適度的咀嚼有助於鍛鍊臉部上提肌肉,因為不是長時間咀嚼,不需要擔心咀嚼肌會過大,變成國字臉。
大部分的人在使用電腦時,通常都是面無表情,正因為長時間沒有表情,臉部的肌肉因此很少運動,漸漸肌肉鬆弛,導致臉部下垂、法令紋加深,有些人甚至會不自覺皺起眉頭,形成深深的皺眉紋;也會造成眼周血液不循環,變成熊貓眼,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上5歲。
雖然臉上有部分皺紋是因為表情過於豐富所產生,但一天超過8小時,又維持同樣的坐姿、緊盯螢幕,長期累積所出現的皺紋更是難以消除。上班時可以多走動,避免小腹變大外,也可以多做臉部運動,預防皺紋產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