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9-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03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7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香火」即是信眾在對神明進行膜拜時,所燃的香煙。在象徵意義上,香火也是一個神祗靈力的來源。一座廟的「香火」越是「鼎盛」,通常即代表這座廟的信眾越多、資源越豐富,同時也象徵著該廟神祗的靈力越強大。至於「香火權威」則是比較性的,若一座廟比同一地區內的其他廟宇具有更強的吸引信眾的能力,使該廟的地位得以超越其他各廟,甚至可以對其他廟宇產生影響力,我們就可以稱此廟為該地區香火權威的中心。台灣的一般廟宇若欲建立其「香火權威」,大致可以有幾個方式:
1. 強調其「開台」的地位。
2. 強調其與大陸祖廟的密切關係。
3. 該廟在地方歷史上曾有過顯著的貢獻或扮演重要的角色。
4. 曾取得官方的認可或表揚。如賜匾或賞賜封號。
5. 曾有靈顯的神蹟出現。
6. 與其他各廟的友好關係,如彼此進香交陪等。
一旦一座廟宇取得了香火權威的地位,隨之而來的就是在各種資源上佔有優勢,例如各種政商關係、信眾捐款、對地方事務發言權、對地方歷史的解釋或定義具有權威地位……等等。
分香:當一廟的神祗分靈出去,在外地另建新廟時,新廟即為原廟的分香廟。通常分出去的廟,都會固定每隔一段時間讓神像回到祖廟「謁祖」。若從祖廟的香爐中勺取香灰帶回,也稱作「分香」。將祖廟的香灰摻自己的香爐中,即象徵了和祖廟同一香火的密切關係,也等於從祖廟那裡補充了新的靈力。其儀式順序如下:
1. 卜時:由兩座廟的廟方擲筊卜時,決定交香的時辰。
2. 請神:請出前來分香的神祗,置於神案上,並奉以果品。
3. 請香擔:前來分香的一方將香爐從香擔中取出。
4. 摺金:開始摺金紙。
5. 引火:當地的廟方在香火爐中將金紙燒化,前來分香的一方也在其香爐中燒檀香。
6. 讀疏:誦經之後,開始念一篇疏文,讀完後將疏文在香火爐中燒化。
7. 添火:在決定的時辰裡,當地的廟方勺取香火爐中的香灰倒入前來一方的香爐中。
8. 封香擔:將香爐重新置入香擔中。
9. 回駕:前來分香的人馬快速地將香爐送回原廟,在途中爐裡的香火不得熄滅,直到抵達廟中。
交香:相對於有位階關係的分香,交香的雙方神祗地位是平等的。交香只是象徵二者之間分享同一香火、靈力,表示彼此關係親密。
割香:指將香灰由爐中勺出的動作。除了分香、交香的儀式之外,信徒也可以從廟中請求割香回家供奉。
進香:進香是指信眾自行到外地的廟宇參拜,可以是個人或組團前往,甚至由當地廟方發起。因為進香時,隊伍中沒有神像,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頂多就是接受進香的廟方負責接待而已。因此在某些程度上,進香有著到外地觀光的成份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