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恰特草」誤喝恐成癮!
新興毒品再添一樁!今年國內首度查獲從非洲寄往臺灣的毒品「恰特草」,經不肖人士偽裝成茶葉罐包裝再銷往美國。「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一種產於非洲與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剛採下時外形類似莧菜,曬乾後形似茶葉,一般人很難清楚分辨。
食用「恰特草」後會產生欣快感與興奮感,變得多話及躁動行為,長期食用成癮性大;主要是因為「恰特草」內含興奮性化學物質卡西酮(Cathinone),對人體中樞神經具刺激作用,長期使用易成癮,卡西酮對身體危害大,如情緒低落、邏輯混亂、妄想、失眠、厭食,營養不良、憂鬱等。
食藥署持續呼籲,新興毒品不斷推陳出新,年輕族群或經常出入娛樂場所者更要提高警覺,若有人勸說「喝一點茶葉沒關係!」,還是要當心,勿因一時好奇或受同儕影響而嘗試毒品,更不要飲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咖啡包、茶包或試喝包,以免染毒上身。
想了解更多毒品濫用及危害的相關資訊,歡迎到食藥署首頁>主題專區>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反毒資源館(http://consumer.fda.gov.tw/People.aspx),或撥打各縣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免付費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諮詢。
食品藥物安全週報第64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