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八大人覺經(十三)第八覺知 普濟眾生覺(上)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這一段,佛陀再一次提醒我們:生死唯苦,佛弟子應觀察眾生苦,發大乘心,普濟眾生。
所謂「生死」,即指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佛說人生如同處於熾然猛火中,眾苦齊聚,毫無閃躲之處。眾生之中不乏世智辯聰者,為什麼竟使自己深陷於眾苦之中,無法自拔?我們現前的物質生活如此舒適,為什麼說「苦惱無量」?須知物質雖然不虞匱乏,但是高漲的欲望卻使現代人的內心充滿空虛,精神生活一片蒼白;淫亂的情感,取代了固有的倫理道德;權力與欲望淹沒了良知良能;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恚、五陰熾盛等眾苦交迫,凡此種種,即是無量的苦惱。面對人生的根本問題:生從何來?死向何去?無法解答即是無明;在無明之中,人心的貪瞋癡不曾止息;歷史上的戰爭也不曾間斷;繫縛在如此混亂失序的業網中,誰能為我們指導一條解脫之道?
《法華經》譬喻無知的眾生,如同處於火宅中的童子,宅中起了大火,然而童子們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一點也感覺不到災難的來臨。大宅的主人為了救出小孩,於是告訴他們:「你們趕快出來,屋外有羊車、鹿車、牛車等等好玩的東西!」等到童子出離火宅後,每個人都獲得了最高貴的大白牛車。故事中,火宅比喻我們所居處的世界,為眾苦之火所逼惱,而大宅的主人比喻佛陀。羊車、鹿車、牛車,比喻佛的種種教門、種種方便的化導,大白牛車就是「大乘心」,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佛視眾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不忍見眾生受苦,因而「發大乘心,普濟一切。」設立種種方便,普遍地化度各種根機的眾生。如中台禪寺新建主體工程,所呈現佛法五化:佛法藝術化、學術化、科學化、教育化、生活化的意義,為的是因應現代人的好樂,建立種種因緣,廣泛化度緣之人。凡是直接或間接聽到或見到的人,都能心生歡喜,樂意與佛法結下清淨的法緣,待菩提種子萌芽,就能夠契悟佛陀教化眾生最終的目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此即佛陀教導眾生最根本,也是最究竟的解脫之道。 (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