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鈔》釋迦之所以稱能仁者。蓋有二能焉。一、於難得菩提之土。而得此菩提。
是故號為寂默。蓋能於非寂非默之境。而得寂默菩提。此一能也。二、於剛強濁惡不解之土。
而說此妙法。是故號為能仁。蓋能於信解之人。而說難信之法。是故號為能仁。此二能也。
○三、釋所化之國二。初、釋娑婆
《疏》梵語娑婆。此云堪忍。以眾生堪能忍受三毒諸煩惱故。
《鈔》三毒者。貪、瞋、癡也。總該五利使。五鈍使。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也。
皆稱煩惱者。煩如煩熱。惱即惱亂。不得須臾清涼自在。亦可謂之極苦矣。
然而恬然忍受。不特不以之為苦。猶且以之為樂。此其所以稱堪忍也。
○次、釋五濁二。初、總釋
《疏》五濁者。楞嚴云。譬如清水。投之沙土。土失留礙。水亡清潔。汩然渾濁。由此五濁。理水亡清。
《鈔》清水。喻真空之理。沙土。喻見思。并所召果色。一理一惑。
相織妄成。由是水失清淨。土失留礙。故曰由此五濁。理水亡清。
名之為濁。但此經五濁。與楞嚴麤細不同。事理咸異。若會而歸之。又不同而同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