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腸漏症,全身慢性發炎關鍵!營養醫學博士:吃這3樣修補腸漏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22 10:54: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腸漏症,全身慢性發炎關鍵!營養醫學博士:吃這3樣修補腸漏


腸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具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腸黏膜細胞緊密接合著,只有食物經分解後之營養素,才能經由腸黏膜細胞或是細胞間隙被送到血液中,其他包括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或毒素,皆不得其門而入。

然而,若腸道內壞菌過多、長期服用藥物、濫用胃藥、精緻及低纖維飲食、脂肪酸不平衡、長期過量飲酒等,都會破壞腸黏膜完整性、或改變其滲透壓,甚至產生間隙,讓原本不應該進入血液和淋巴液中的食物大分子、毒素、壞菌等,得以乘虛而入。

於是身體免疫系統即會啟動保護機制,進而產生抗體如IgE或IgG4,並引發急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氣喘)、或慢性食物不耐反應(如慢性疲勞、頭痛、腸躁症、消化不良、腹瀉、水腫、肌肉疼痛、關節發炎等),甚至可能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這些都是腸漏症所惹的禍。

從以上可以得知,腸漏症會誘發慢性食物不耐反應,殊不知慢性食物不耐也正是導致腸漏的一大元兇。倘若不清楚自身無法耐受的食物過敏原,卻大量且長期食用的話,這些食物過敏分子也會刺激腸道的黏膜及淋巴組織,進而導致腸漏。因此,慢性食物不耐與腸漏症可說是互為因果的兩個疾病問題。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腸漏症,最準確的方法就是進行小腸內視鏡,取黏膜做切片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並不建議。另外也可透過尿液檢測小腸滲透壓,但檢測過程繁瑣、收費昂貴,較少執行。有鑑於慢性食物不耐與腸漏症互為因果,因此最理想的確診方式是透過抽血檢測IgG4慢性食物不耐,可同時作為診斷及擬定治療方針的依據。

在檢測出自身對食物過敏原的不耐程度之後,接著就要採行食物輪替法。原則上,重度不耐的項目禁食3個月、中度不耐的項目禁食2個月,之後再逐漸少量進食並觀察看看。許多患者會問,食物過敏原是不是永久不可再碰呢?答案是否定的,日後若有機會碰到,也同樣要採食物輪替法來享用,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以免又再激活免疫反應。

採行食物輪替法的同時,也要正確補充營養素以改善腸漏,尤其益生菌、酵素、左旋麩醯胺酸三項至為重要:

1. 益生菌:
可修補腸漏,調節腸黏膜淋巴組織,降低與過敏有關的Th2細胞所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並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

2. 酵素:
被視為「食物的剪刀手」,可將食物分解至最小單位,如胺基酸、小胜肽、脂肪酸、單醣、雙醣。許多過敏原是蛋白質分子,因此酵素可以將之分解成較不致敏的小胜肽或是胺基酸,降低過敏機率。此外,還可降低過敏物質對腸道的刺激,減低腸粘膜滲透壓,修補腸漏。

3. 左旋麩醯胺酸:
可修復腸道黏膜細胞障壁的損害及空隙,改善腸漏症。
依照「食物不耐聖經」(The Food Intolerance Bible)作者安東尼‧海因斯(Antony J.Haynes)的看法,至少45%的人口深受食物不耐所困擾,由此可以想像腸漏症患者也不在少數。因此,若一些小症狀不斷出現,別以為是體質改變,建議遵行三大原則:檢測食物過敏原、採行食物輪替法、正確補充營養素,腸道防漏定能成功,腸漏症和慢性食物不耐也就不再同病相連了。

良醫健康網 聯合新聞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1 16: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