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普賢十大行願(二十一)四者懺悔業障5──懺悔的方式-事懺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29 01:10: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普賢十大行願(二十一)四者懺悔業障5──懺悔的方式-事懺 

  佛法中,懺悔的方式很多,大體上可分為「事懺」與「理懺」。

  所謂「事懺」,即是指於事相上或以身體禮拜瞻敬佛菩薩聖像,口讚誦諸佛聖德,意念觀想聖容,或隨著懺文入觀、反省檢討……,以身口意三業懇切地懺悔過去及現在所造的罪業,此即為「事懺」。

  《佛名經》言:「夫欲禮懺,必須先敬三寶。……若能歸向者,則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行者欲行事懺,首先應當齋戒沐浴、潔淨自身,並以香、花、燈、燭等物供養三寶,藉此引發對三寶的敬慎之心。其次,於佛菩薩前虔誠禮拜,隨著瞻仰佛菩薩莊嚴圓滿的聖容身儀,觀想諸佛菩薩誓願拔濟眾生大慈大悲,如此藉由三寶的慈悲、清淨、光明,而激發生起殷重慚愧之心,竭誠懺悔己身過惡,誓不再造,並且請佛菩薩為自己的懺悔做證明,因此而使自己心地也得以回復清淨光明。懺悔之後,更要發大願心,學習佛菩薩的願行,令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不僅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從今以後不再毀犯眾生,更進一步願代眾生懺悔,並發願弘揚正法,廣度眾生同入菩提之路,盡未來際無有疲厭。如此念念至誠,有懺悔、有願行,就能感得三寶慈光加被,而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三國時代,吳王孫皓不信正法,經常想藉機毀寺滅佛。一日,其園丁在花園掘得一尊佛像,便將佛像呈給孫皓。孫皓一時心起惡念,遂將佛像棄置於污臭之處,以糞尿淋灌佛像頭頂,並與大臣們拍手大笑,以此為樂。倏忽間,孫皓莫名其妙地全身腫脹,下體劇痛,呼天喊地,痛得在地上翻滾,群醫束手無策。太史為他占卜之後,知是犯了大神所致,孫皓於是派大臣到全國各個神廟禱告祈求,但仍然無法痊癒。此時,有一位虔信佛法的宮女向他諫言:「陛下為什麼不向佛菩薩求福呢?」孫皓即令宮女將先前褻瀆的佛像,用香湯清洗之後,迎置殿上,至誠焚香禮拜,發露懺悔;並請當時的高僧康僧會入宮,為他宣說罪福之理。孫皓聆聽甘露法要之後,頓時心開意解,因而求受五戒,其惡疾竟不藥而癒!自此,孫皓痛改前非,發心修建佛寺廟宇,並恭請康僧會入宮說法,大臣們也因而開始崇信佛法。

  《念佛三昧寶王論》云:「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至誠發露懺悔,就能回復清淨;這念心清淨了,就能與佛菩薩清淨的法界相感應,或得身心舒泰,或見佛菩薩聖像現前,這些都是因為心地虔敬、清淨所得的感應。《六祖壇經》云:「能淨即釋迦」、「慈悲即是觀音」只要心存懺悔,知過能改,更發願學習佛菩薩的慈悲、平等,就能滅罪消愆,處處與佛同在。(中台世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6 15: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