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賢十大行願(二十二)四者懺悔業障6──懺悔的方式-理懺
所謂「理懺」,就是觀察業性本空的道理,了達一切罪福皆由心起,而心性本自空寂,則一切罪福之業無所依付;自心既是空寂,則業性無由而生。
《華嚴經》言:「菩薩知諸業不從東方來,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而共積集,止住於心;但從顛倒生,無有住處。」意思是說,業障不從外來,也不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而來,而是由眾生的顛倒、妄想心所生。這念顛倒、妄想心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沒有任何住著之處,所以這念心是空性。罪由心生,這念心既然是空,則罪業無由而生。了達這個道理,行者於懺悔之後,這念心保持了了分明,不起心、不動念,如如不動,就稱為「無生懺」,是為最究竟的懺悔。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出家之前曾患風疾,當他參禮二祖慧可禪師時,便懇求慧可禪師為他懺除罪業,以除病苦。慧可禪師對他說:「把你的『罪』拿來,我就給你懺罪。」他想了很久,回答:「想要找個『罪』出來,卻是了不可得啊!」慧可禪師立即說:「你的罪已經懺除了。」三祖豁然頓悟: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其性本空,於是罪業當下銷融盡淨。
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才是最究竟的懺悔呢?所謂有善必有惡、有正必有邪、有佛必有魔,這些還是落入相對的境界,尚未達到絕對的清淨。唯有善惡雙亡,沒有取捨、沒有愛憎,這念心保持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才是最高的中道善。禪宗言「千年暗室,一燈即破。」一燈,指的就是無生,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這念心,此心就像一盞明燈。當點亮了這盞燈,則無始來的黑暗,都變成光明。《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言:「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真正的懺悔,必須修般若智慧,了達罪性空寂之理,最後安住在實相般若,這念心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回歸到心之體。當懺悔達到無生的境界,則無始以來的罪業,都能於銷融於無生亦無滅的本具自性中。
《永嘉證道歌》言:「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雖然業障是緣起法,自性空寂。但是,修行若沒有功夫,仍脫離不了因果法則,造了惡,還是要受苦報。所以,要達到無生懺,要先從事懺做起,事上圓滿了,這念心就容易與理相應;然後再歸於無生的理懺,這念心不再念念追悔,善念不起、惡念不生,安住於空性。如此,就能契入《普賢行願品》中所說的「入不可思議境界」。此時,一切罪業盡皆消除,達到最究竟的懺悔。(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