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家長注意!長庚研究:先天性心臟病與家族病史有關
父母注意!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父母親有先天性心臟病時,比一般家庭增加生下先天性心臟病兒女5倍的風險,若是雙胞胎的話,風險更高達12倍。
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疾病,大約有1.4%的發生率,目前國內患者約4萬人,這些嬰兒出生時容易伴隨喘、活動無力、心悸、嚴重時缺氧等心衰竭輕重不等的循環症狀,有些甚至需要立即開心手術治療,以往的重症患者通常活不過一歲。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醫師林育聖說,他之前收治一對母女,媽媽在超過50歲後才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臟病,她的18歲女兒從小就有心悸、胸悶等困擾,趕緊就醫檢查;他提到,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常在成年後或中年時經健檢後才被確診,但多已生兒育女。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以及心臟內科醫療團隊,在3年前藉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共3267人,發現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未來發生心衰竭、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風險是一般民眾3到10倍。
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約有三成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和家族群聚性有顯著關聯,以直系血親的關聯性最大,例如父母親有先天性心臟病時,生下先天性心臟病兒女的風險是一般家庭5倍,如果是雙胞胎的話,風險更高達12倍。
林育聖說,對於高心血管風險的成年先天性心臟病病患,美國心臟醫學會曾建議,應至少每1到2年定期回心臟科門診追蹤,並在懷孕前接受諮詢和評估。
林育聖也建議,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時,建議一等親的親屬最好到心臟科門診做檢查和評估,看看是否有潛藏的先天性心臟病,以提早預防與治療,這項研究已發表於2014年3月的《BioMed Central》心血管疾病雜誌。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