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63|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武大觀] 二戰時期日本軍人戴帶的軍刀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2-17 22:09: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迷彩君 於 2018-2-17 22:21 編輯

經常看二戰電影的朋友,或許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電影中,無論是大大小小的日本軍官,腰裡都戴著一把軍刀。在二戰的舞臺上,軍刀這種武器早就過時了。但日本軍隊仍舊保留了軍刀,這種武器除了嚇唬人和欺負老百姓以外,根本沒有多少實際作用?那麼,明明早就落伍了,日本軍隊為何都保留了軍刀,什麼級別的軍官才能帶軍刀?


自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開始在各方向學習西方強國。其中在軍事方面上,日本學習法國軍隊的模式。當時在西方軍隊中,軍官們都帶著歐式長劍。日本軍隊也學習了這個習慣,但歐式長劍僅僅用於裝飾,根本不適合近距離作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在戰爭過程中,日本軍隊與沙俄軍隊近距離作戰中,歐式長劍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成了累贅。

因此,在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明治天皇命令取消了歐式長劍,其實,這是作戰風格不同造成的。在歐洲,各國軍官都不喜歡帶隊衝鋒,可日本軍官偏偏就喜歡帶隊進攻。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的氣氛濃厚,為了宣揚所謂的武士精神,1934年,日本軍隊開始重新裝備軍刀。不過軍刀的樣式不再是歐洲風格,而是日本武士刀的衍生品。


日本軍隊重新裝備軍刀,按照日本高層制定的標準,反而軍官和軍曹、曹長都有資格佩發軍刀。所以說,佩戴軍刀的不一定就是軍官,也有可能是高級士官。起初,軍刀是免費佩發的。但是到了二戰期間,由於日本軍隊數量大幅度增加,這回日本架不住了。日本鋼鐵資源十分匱乏,幾乎全部都要進口。隨著軍隊數量的擴大,日本無法再免費佩發軍刀。

日本高層又推出了新規定,要求軍官們必須自己掏錢購買軍刀。由於制定了這樣的規定,軍刀的質量和外表都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那些平民出身的軍官,只能購買軍工廠生產的軍刀。那些貴族出身的軍官,則使用定做或者家傳的軍刀。最高傲的是日本皇室成員,這些皇室成員的佩刀上都有菊花圖案,而且刀把上有塊統一樣式的玉石。



認真的說,軍刀在二戰期間已經明顯落後於時代。當時,蘇聯、美國等國家的軍隊,已經開始裝備自動火器,根本沒有必要繼續使用軍刀。二戰期間,日本軍官經常揮舞軍刀帶隊衝鋒,這看上去挺嚇唬人,其實沒有多少大作用。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以後,盟軍繳獲了大量的軍刀。當然,從冷兵器的角度來說,不得不承認,作為一種冷兵器,這些軍刀是非常成功的。二戰時期,與日本作戰的同盟國軍隊都有收藏日式軍刀的風氣,便是一個明證。

但是,這些軍刀雖然採用了典型的日本刀造型,但相比於傳統的日本刀,這些軍刀還是做出了細微的改進。

  二戰日本軍刀,主要有這麼幾個型號:

  94式軍刀,最先裝備的日式軍刀。為第一批軍官用刀,主要裝備中高級軍官,做工非常精細,全刀零部件(含裝飾)達到了26個。





  95式士官刀,是裝備曹長、軍曹等士官的軍刀,裝備量極大,也是二戰時期殺人最多的一款軍刀!但是這款刀做工粗糙,連柄系(刀柄纏線)和目貫(刀柄上的金屬片)都是鋁澆鑄出來圖案,刀條也是機械批量化生產的,在當時俗稱“鐵棒”。

  不過,這款刀在造型上固然不如軍官刀好看,但是其作戰效果依然不可小覷,有“萬人斬”之稱。



各批次95式軍刀,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深陷戰爭泥潭,資源漸漸枯竭

98式軍刀為94式軍刀的簡化版,裝備尉級軍官。




天皇御賜的九八式軍刀,刀鏃為純銀,並刻有「御賜」字樣


而九八式軍刀由於需要大量生產,自然不可能做到每一把刀的刀柄都和刀莖嚴絲合縫,九八式軍刀的刀莖較短,刀柄受力不均勻,在實戰中的損壞幾率也就更大。加上大部分的日本軍官並非武士出身,沒有自幼修習過劍道,對軍刀的運用水準遠不如古代的日本武士,更加劇了軍刀的損耗程度。因此,日本陸軍很快便開始著手準備軍刀的換代。由於此時日本已經深陷戰爭,新軍刀自然也應當一切從簡,以注重實戰為主。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昭和18年(1943年),這種新軍刀才正式定型裝備部隊。由於此時已經接近戰爭尾聲,這款軍刀的裝備量並不大,加工水平也很是一般,這便是日本陸軍裝備的最後一種軍刀——三式軍刀。



從上至下依次為兩支九八式軍刀、三式軍刀、九五式軍刀和一把非制式軍刀,除三式軍刀外,其他均為複製品


與過去的軍刀不同,三式軍刀的造型主要模仿了德川時期的「天正拵」打刀,外裝極簡,多以黑色為主體,連金具都為黑漆處理。刀莖進行了延長,且改為雙目釘定位,使刀柄和刀莖結合的更加牢固。之前的軍刀柄卷多為傳統的「諸捻卷」或「平卷」,而三式軍刀則較為獨特,多採用「一貫卷」,並塗有保護漆。很多人認為三式軍刀僅僅是戰爭末期的簡化型軍刀,是劣質品。實際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早期的三式軍刀儘管外觀並不華美,但仍有一種樸實之美。但隨著戰局迅速惡化,三式軍刀的品質下滑的十分迅速,以至於存世的精品極少。

早期的三式軍刀,可以看到柄卷與其他軍刀明顯不同




使用「天正拵」的模造刀(模型刀),這是一種注重實戰的樸素刀裝



末期型的三式軍刀,金具做了極大簡化,去掉了浮雕





事實上,到了這一階段,不僅是三式軍刀,所有的日本軍刀都已經是「面目全非」,能簡則簡。九八式軍刀的刀鞘改為了全木製包皮革鞘,刀鐔也成了一整塊金屬切割而成,金具的花紋更是簡陋。九五式軍刀的改動則堪稱「慘烈」,刀柄和刀鞘全都改成了木製。海軍的太刀型軍刀相比之下稍好一些,但金具也做了簡化,刀鞘則改為塗漆鞘。


使用皮革包木鞘「略式外裝」的九八式軍刀




使用木製刀柄和刀鞘的最終型九五式軍刀




後期型的太刀型軍刀,相比其他軍刀,仍然算得上做工精美





順帶一提


我們常說的武士刀,狹義上一般單指katana,即打刀,今天日本的居合道和其他主流劍道流派,所練習的也都是打刀刀術。

  除了打刀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刀具非太刀莫屬。太刀和打刀的區分一直是一個常談的問題。一般而言,刀鞘上是否有掛環是區分打刀和太刀的重要依據。


日本古代太刀



打刀




打刀是江戶時代武士們用來械鬥的利器,為了佔據先機,日本武士追求出刀迅速,故而也衍生出了居合道。為了能夠出刀即作戰,打刀採用了獨具風格的佩戴方法:插在腰間、刀刃向上。


而眾所周知,日本刀以輕靈著稱,雖然是雙手刀,但是即便單手使用也不會太過費力。但是,輕靈意味著力量偏小,尤其是格擋無力。而同時期中國的大刀片兒別看做工粗糙,但是那麼一大塊鐵,就是當鈍器都能把人砸死了,對於95式這種“鐵棒”,碰上一下豁刃是小事,鬧不好直接崩刃。

為了獲取優勢,它們必須將靈活發揮到極致。不幸的是,它們做到了。

  刀柄向後,軍官、軍曹在射擊時不會礙事。尤其是使用手槍射擊。因為在白刃戰中,手槍的威力是刀劍無法比擬的。

  所謂白刃戰退子彈,那是對使用步槍兵要求,軍官自然拿著手槍上。當然,在千鈞一髮的白刃戰中,一旦槍彈耗盡,可沒有裝彈夾的時間,這時候,軍刀就要發揮它的威力。

  刀身豎直,不會刮到樹枝等雜物;最重要的是,雖然是刀刃向下佩戴,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拔刀時必然要將刀柄移到前方,這時候,刀刃向下,出刀後可以立即展開攻擊!



日本軍刀術,每招圖例的順序為從右到左



  以日本軍刀術第一式“前敵”為例,左手將刀柄移到身前,隨後右手拔刀順勢切砍,隨後右手跟上,雙手“補刀”。而抗戰大刀的練習主要針對刺刀,面對軍刀的攻擊難免猝不及防。再加上日本軍刀在刀刃長度上的優勢,在戰鬥中完全可以剋制大刀。



日軍軍刀術中的“前敵”、“後敵”招式,順序為從右到左





*************

感想: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武士刀為日本武士最珍愛之物和精神寄託,可以說,刀即是武士的生命。



但這些戴帶武士刀的日本軍人卻遺忘了軍人的職責、理念、拘謹、驕傲,以及武士所應追求的信念、精神、榮譽。

古有云:「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驕兵滅,此天道也。」

舊日本帝國統治者們為了激勵軍人「七生報國」,為其侵略擴張「玉碎」,可謂是煞費苦心。但窮兵黷武,最終迎來的仍然是失敗的必然結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2-19 11:06:41 |只看該作者
二戰國軍大刀隊是被貪汙官員逼出來  日本是被占領區擴大人員科技不足逼出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8-2-20 11:25:1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8-2-20 12:49 編輯

有一種說法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官的配槍,南部十四式手槍,威力不足,再加上效用奇差,用該手槍射殺敵人時,敵人往往身種樹槍,還活蹦亂跳,根天朝的64型手槍,俗稱64小炸泡,有得一拚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8 05: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