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十牛圖頌(十九)牧牛6
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抑自逐人。
羈鎖無抑自逐人
「羈」為繫綁、拘束。「鎖」當名詞為鏈條、鎖鏈。「抑」是抑制、壓制。「逐」即跟隨。得牛後,雖然已契悟這念心,但是還不能完全作主,所以還是要時時刻刻提起覺性,不斷覺察、覺照,勤於牧牛,使這念心不要向外攀緣。由於不斷地起觀照,日久功深,這念心牧純熟,已經能作主了;此時即不用再費盡心力的時時看住它,這念心已經可以處處作主、任心自在了。好比牛的牛脾氣尚未調伏之前,總是要想盡辦法時刻看住牠,乃至用繩索將牠綁好,不聽話時甚至用鞭子打一下,不讓牠亂犯別人的苗稼。當牧牛的工夫純熟,牛已完全被馴伏了,此時不必再用繩索綁著牛,也不必刻意拘束牠,牛都能溫順的跟隨主人,不會自己亂跑,所以說是「羈鎖無抑自逐人」。
古德云:「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未悟時,或工夫不夠,這念心隨著外面的萬境而轉,是「人逐法」;開悟後,工夫純熟,這念心能夠作主了,不再為外境所轉,就成了「法逐人」。(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