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太冷!老婦腳趾發炎又紅又痛 原來是被寒流凍傷
前陣子寒流頻襲,讓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出問題,但也有不少人遭到「凍傷」。一名70歲、有糖尿病史的老太太,近日腳趾末端莫名發紅,且同時伴隨刺痛感,導致穿鞋、行走時苦不堪言,家人擔心是糖尿病引發的傷口感染而帶往就醫,最終確診是腳趾「凍瘡」,最主要原因和近來天氣又濕又冷有關。
收治該病例的汐止國泰醫院附設醫學美容中心皮膚專科主任林鳳玲表示,低溫會引發血管收縮後,此時一些一些血液循環不良的地方,包括手指、腳趾、腳後跟、小腿、鼻子、耳朵等皮膚表面,便容易出現發炎,形成所謂的凍瘡,患部除了會有紅色、紫色隆起,並合併刺痛、搔癢感,嚴重更可能起水泡、潰瀾而引發感染。
上述的70歲老太太,在前陣子的寒流期間,穿鞋、走路總嚷著腳趾痛,家人細看發現腳趾拇指嚴重發紅,且合併有刺痛感,因為老太太有糖尿病史,讓家人擔心是糖尿病引發的傷口感染,趕緊帶往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低溫造成的腳趾凍瘡。
林鳳玲說,凍瘡好發於又濕又冷的天氣,前陣子全台多地不斷下雨又合併高溫,門診因凍瘡求診者明顯增加;她補充,特別的是,寒帶國家的凍瘡發生率反而較低,因為那些國家的氣候多為「乾冷」,且民眾保暖觀念也較足、室內保暖設備也較完善,我國則因天冷的次數不多,民眾保暖觀念相對薄弱,加上氣候屬於「濕冷」,所以容易罹病。
小孩、老人、糖尿病患、吸菸者、體重太輕、營養不良者,都是凍瘡的高危險群;林鳳玲提醒,民眾應該做好保暖,天冷時穿戴手套和襪子,盡量保持皮膚乾燥,適度運動來讓身體產熱,由於吸菸會影響血液循環,也應戒菸;她最後強調,若有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治療方式會在患部塗擦類固醇來緩解發炎與刺癢情形,但若惡化到感染,則就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中時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