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賢」亦名遍吉,《清涼疏》謂普賢有三:(一)位前(但發普賢心);
(二)位中(等覺菩薩);(三)位後普賢(得果不捨因行,謂成佛仍不捨因地之行)。
疏謂普賢之義為「果無不窮曰普,不捨因地曰賢」。此即位後之普賢,是為如來之化現也。
至於《會疏》云:「體遍法界,故曰普。位鄰極聖,故曰賢。」
是為位中普賢,乃等覺菩薩也。
《會疏》又云:「能導御一切,發十大願王。願西方往生,特翼讚彌陀,故於此經是為上首。」
又《探玄記》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
《大日經疏一》曰:「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
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
普賢、文殊乃釋迦如來之二脅士,侍佛左右,乃釋尊會中上首,在華嚴會上,亦是上首。
又普賢菩薩為一切諸佛之長子。《四十華嚴經四十頌》曰:「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