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人生最難把握的兩個字---分寸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4-3 05:50: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是“分寸”。“分寸”生活上的分水嶺,做事最難的不是少做與多做,而是將事情做到何種程度。
  任何事都離不開”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人際關係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業需要把握分寸,推進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風順水,不僅僅在於聰明,也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勤奮,更不在於懂得多少方法與手段,而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善於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把握好了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真曉。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只圖一時之快,不講方法,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批評別人,雖然你心地坦白,毫無惡意,但因為沒有考慮到場合,使被批評者下不了臺,面子上過不去,自尊心被傷害,當然會對你有意見。
  2、見人宜說三分話
  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有句諺語:上帝之所以給人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人多聽少說。
  3、不能口無遮攔
  不要探問別人的隱私,不能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不能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錯誤;要給對方留點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4、再好的話題也要適可而止
  談話時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長,否則會令人疲倦,若不能引發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支撐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
  5、多讀書,忌淺薄無知
  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一個人都得自願或不自願地撿起前人的衣缽,即使是偉大的演說家,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
  隨著環境不斷的改變,要調整說話的尺度和辦事的分寸,就如同一匹寶馬,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衝鋒陷陣;駕馭不好,就會讓你摔跟頭,甚至踢傷別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有所注意,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佛經有一故事說:某國王有甲、乙二個大臣,甲為國王所喜歡,乙經常受到國王的呵斥、厭惡。乙甚為不解,經過觀察後發現,每當國王咳嗽吐痰後,甲立刻用腳將痰擦拭乾淨。

  乙想如法泡制,但是每回當他想要向前時,都被甲搶先一步,乙紿終找不到機會。有天,國王又在「咳、咳、咳」想要吐痰,乙見狀,心想機不可失,於是趕快對準國王的嘴邊踢去,那裡知操之過急,一腳把國王的牙齒給踢掉了。這就是分寸拿捏不准的結果。

  同樣一句話,在什麼地方說,在什麼時候談,都有分寸的。部屬隨著主管開創事業,與主管相處的分寸,要拿捏得好,才能受到主管的欣賞。舉凡相處的禮貌、行為風儀等,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得到對方的賞識。

  大至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在處理的時候,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拿捏得巧妙準確。什麼時候該實行民主自由,什麼時候該快速經濟建設,什麼時候要加強教育改革,什麼時候可以施展國威,與敵人一較長短。

  父母教導兒女,也要拿捏分寸,如果父母太過嚴格,或說話過重,傷害兒女的尊嚴,後果不堪設想。老師教育學生,要量才施教,如果不管學生的天分及接受程度,一再給予壓力,疲勞的時候,還一再鼓勵他要用功勤讀,如此不講究方法,不知拿捏分寸,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讚美別人要適當,因為必須拿捏分寸;佈施為善多少才適中,也需要拿捏分寸,不要以為金錢萬能,否則花錢卻被人當作冤大頭,那才划不來呢!
  做事要拿捏分寸,做人更要拿捏分寸,甚至一言、一行、一個動作,只要與人有關,都必須要拿捏分寸喔!
在公眾場合,總有人顯得十分得體。一舉手投足,一微唇頷首,一笑意含春,一輕輕言詞,都如同一道亮麗的風景,令人春風沐雨,舒服不已。也有的或過甚其詞,或過於張揚,有失體統。這就關乎”分寸”。
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都有長處和短處;“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比喻不要無視小小差錯,往往這就是失敗的開端;描寫美人也離不開分寸:“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過猶不及,允執厥中。可見,分寸雖小,輕視不得。
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太卑變成懦弱,太亢又咄咄逼人。性格內外協調,不揚不抑。太內向變成保守,太外向變得張揚。剛柔相濟,外圓內方,有理有節,軟中有硬。處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走極端,不偏激執拗。

  人際講分寸。不親不疏,不冷不熱,保持距離。過親則疏,過熱便冷。人和人就像帶刺的豪豬,靠太近會互相刺痛,離太遠不利於互相取暖。不同場合,不同環境,對不同物件,講話應有所不同。開玩笑要有度,不及則笑料不足,過度反會傷人。玩笑別太過,要不都是禍。《聊齋志異》就有不少亂開玩笑導致人命的描寫。
取笑懦弱訥言者,當眾面損,反顯輕浮。交談有問有答,山鳴谷應。不問而告傲慢,問一告二多嘴。自吹自擂和自慚形穢均不可為,搶話題奪人語,更不可取。

  長幼講分寸。尊老愛幼、敬長扶小、恭前掖後,都得有序。協調工作尤其注意。大小高低,先後長幼,分清次序,合理安排。發表意見把握準確性,不講過頭話,不矯枉過正,才有分量。

  愛情講分寸。沒分寸,或成癡戀狂,或成單相思,甚至輕易以命相抵。有節有制,適度把握,兩相悅情,乃真愛情;互相掣肘,無窮考驗,是偽感情。
得失講分寸。進退有度,恰如其分。懂得乘勢而上,也善於急流勇退。分寸是人生長河的分水嶺,在哪裡該合,哪裡該分,頗有講究,否則不是洪水氾濫,便是河幹水枯。

  裝扮講分寸。身材相貌不同,穿著也不同。男的西裝革履配運動鞋,就令人啼笑皆非﹔女的衣服鞋帽乃至皮包,上下協調渾然一體,否則便不倫不類。推及到行為舉止,能做到既不張牙舞爪,又不卑微猥瑣,自然會端莊文雅,儀態萬方。
技藝更講分寸。寫作講究篇章合理、詳略得當、遣詞準確,“推敲”得不差毫釐;繪畫講究筆墨勻稱,亦濃亦輕,畫龍點睛,不錯點滴;演出講究身手協調,不溫不火,爐火純青,配合得不漏滴水;體育競技更須把分寸掌握得出神入化。

  講分寸並不是無分無寸,中庸之道並不是平庸之道。真理必須堅持,人格不能喪失。堅持原則和講究分寸,兩者之間同樣要把握好“度”。這很考慮智慧:過於拘泥,缺乏靈活;陷於分寸,缺失尊嚴,便有損人格。還是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不冷不熱……。

  社會上很多人,不謂沒德沒才,也不謂偷懶惜力,卻處處不順。何也?往往不懂得把握分寸、拿捏“度數”。孔子說人生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應該是分寸感最成熟的年歲。但願不要等到七十才悟到這一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9: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