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記者 林奐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老人家極容易有自殺風險,可怕的是,在華人或東亞地區都有股「老人無用就去死」的案例,老人家為了避免拖累家庭,走上尋短之路。其實,台灣常見類似狀況,只是這類事件並不像年輕人自殺具有衝擊力,沒有新聞價值,也就不太有人報導。
老年人自殺率是一般人的2至3倍
媒體上會報導出來的狀況,通常就是兩個老人家,一個得重病,另一個為照顧者,當照顧者看生病的老人家很可憐,自身也不堪壓力負荷時,於是健康的老人選擇結束患病老人家的生命,然後再自殺。
台灣一般老年人自殺人口,佔所有族群中的最高比例,每十萬人約有三十幾人自殺,但是台灣一般人口自殺率,卻是每十萬人約十二、三人自殺,老年人是一般人口的兩到三倍之多,這群人當中因為生病、適應困難,而結束自我生命的比例又更高。
家人陪伴外 老人家擁有社會支持網絡很重要
根據調查,倘若這個家庭的總收入偏低,他們在進行癌症評估的時候,容易興起完全拒絕治療的念頭,認為就這樣死了算了,甚至有提早了結自我生命的狀況出現,這群人的自殺率都會比其他族群來得高。
子女不在身邊,但擁有較充足的社會支持,這類老人家自殺率比較低,安全度比較高,他們的社會支持可能都還存在,身邊或許還有一些老年朋友以及子女的關心,狀況相較起來好很多。除了家人陪伴,老人家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沒有一定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人際互動,甚至是服務旁人或社會,使他們遠離「無用感」,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