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5-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1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5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手掌傷掌骨折 醫師:微型互鎖式骨板是治療新選擇
24歲張先生在1場籃球賽不小心受傷,右手第四掌骨骨折,到郭綜合醫院使用微型互鎖式骨板的復位固定手術,術後即可復健訓練、重回職場工作。醫院表示,微型互鎖式骨板可提供更穩定固定、較低感染率與恢復期短好處,是骨折治療新選擇。
郭綜合醫院表示,手掌及手腕共27塊骨頭組成,其中有8塊腕骨、5塊掌骨及14塊指骨,掌骨在其中擔任橋樑及中流砥柱角色,對手部功能有莫大的重要性。掌骨骨折好發在20歲至40歲青壯年的意外導致,包括車禍、跌倒、運動傷害、打架、捶牆等。
郭醫骨科主治醫師洪柏聖指出,對粉碎性、移位、關節內或不穩定的掌骨骨折,須手術復位固定,傳統上使用骨針固定6週,有一定效果,但有傷口 (針孔) 感染、骨折未癒合及骨折再移位等併發症可能,必須拔除骨針後才能積極復健治療,拉長復原時間。
洪柏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可改採新式微創微型互鎖式骨板,只需小傷口就能植入鋼板固定骨折,手術後即可活動甚至慢慢回復日常生活,微型互鎖式骨板有別於傳統骨板,其螺絲與骨板之間多了螺紋鎖定,給骨折處更穩定的支持、對骨膜壓迫也減到最低,文獻指平均約2.6個月可達到骨折完全癒合,大為縮短恢復期與減少骨折再移位風險。
郭醫強調,因為這種微型互鎖式骨板材質較好,健保並不給付,手術需自費3萬8400元,雖然微型互鎖式骨板有多種好處,但傳統骨針固定仍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不同骨折方式需要的固定物也不盡相同,如發生骨折需由專科醫師評估才能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法。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