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5-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1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5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糖友尿多喝水少 易發靜脈栓塞
75歲的陳奶奶平時健康狀況良好,有一天左腳腫脹,甚至到後來無法穿鞋,但因精神食慾良好,她就不以為意。1個多月後出現走路會痛、會喘及呼吸不順等症狀才緊急就醫。結果發現陳奶奶的左腳靜脈血管有大量血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意識不清險送命。所幸及時治療,清除血栓後恢復健康。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表示,陳奶奶本身有糖尿病的尿多症狀,加上平常飲水量少,大量脫水後血液濃稠,容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
肢體腫痛引敗血症 恐送命
他指出,靜脈血栓是病態性血塊形成,造成血液回流不良而產生肢體腫脹、疼痛,還容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血栓若脫落流回心臟,甚至會造成肺動脈栓塞而危及生命。
張嘉修說,一般而言,靜脈栓塞發生率約1/1000至3/1000,是動脈血栓發生率的4倍,近年來在年輕及老年族群都有增加的趨勢。傳統治療靜脈栓塞的方式是讓病人服用抗凝血劑,除了需密集回診抽血檢查外,還需等待3至6個月治療期。目前雖有新型抗凝血劑不用定期回診抽血,但若血栓過多已侵犯到骨盆腔大靜脈,治療後往往效果不佳,高達5成以上的病患日後發生「血栓後症候群」,導致腿部腫脹、皮膚潰爛,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而死亡。
張嘉修說,新式「血栓抽吸清除裝置」可利用導管方式清除血栓。直接將血栓溶解劑注入血栓內部,再轉換模式,由抽吸導管局部噴射水柱破壞血栓,同時產生強力負壓,將血栓碎片吸入導管內移出體外,藉此清除血栓,且血栓碎片也不易漂至他處造成傷害,病患僅於腹股溝處或膝窩處留下不到0.5公分的傷口。血栓清除後輔以藥物治療,大大降低靜脈血栓的後遺症。
新式抽吸清除 降低後遺症
張嘉修指出,久坐不動、年紀大於40歲、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懷孕時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都是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的危險因子。
東方人發生靜脈血栓的機率雖較西方人低,但往往因此而疏於注意。靜脈栓塞初期診斷不易,發現時常常已有感染發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張嘉修提醒民眾平時需多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若發現小腿脹痛或兩腳不對稱腫脹時,需提早就醫檢查,以免釀成大禍。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