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一貫道與教的差別-宗和教的相互性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5-3 00:58: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貫道與教的差別-宗和教的相互性

其實,宗和教是不能分的,既然不能分,為什麼有兩個名相呢?理由是為使初學者容易了解。以比喻來說,宗是明體,教是顯用,若以燈和光來比喻也很恰當,燈是光的本體,光是燈的發用。體和用本來應是不二,因為光若沒有燈就無所依,燈若沒有光無所用,必須燈和光打成一片,簡單的說,宗和教必需要打成一片才能發揮功能。經教沒有宗,則失去宗旨和目標。但學宗的人,若沒有教的配合,就會變成空談,所以,宗和教不能分開。換句話說,宗是屬體,教是屬用,宗和教要合為一體,一體兩面不可分。譬如,心和性,性是心之體,心是性之用,說不一樣也不對,說一樣也不對。若是一樣的話,則說一項就好了,為什麼要說兩項呢?若是不一樣的話,則燈和光,如何去分呢?說心性、說體用、說宗教,也是強立名的,對於已了悟的人,心卽是性,性卽是心,根本是不可分。因此,對於宗和教,心和性,咱們必需要清楚但不可強分。

在六祖以前,多數修學的人都在教義中打轉,修的人很多,但成就的人並不多,原因是教義非常多,致使無所適從。譬如,釋迦佛五時說法,可分成經、律、論三藏,裡面包括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等......,而其中又包括藏教、通教、別教、頓教、滅教。較細微又分成,長行、短頌、偈、因緣、本事、本生、不可思議、譬喻、論義、無問自說、方廣、授說、總共十二類,這是佛所講經的方式,稱為三藏十二部。〔教〕的方面是那麼繁,要學不知從何處下手,故最後,只好教你唸佛、坐禪,比較不困難。但教假使沒有宗,就沒有目標,好像船沒有指南針,不能抓住方向,學到最後,以什麼心為因去修,最後就結什麼果,故仍得聽受因果的發落,等於是船沒有方向而在大海漂流一樣,到某處就靠某處,把它當成是目的地了。也等於人沒有找到主人翁,生活就沒有目標,任其漂流苦海,輪迴生死。六祖以前,都是以教乘修學的較多,六祖以後,如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等等,主要是闡明心性,盡量使其通宗合教,也就是接近不二法。通宗若沒合教,就像人有頭沒腳,合教若沒通宗,就人有腳沒頭,這都是不完整的。故宗和教若不能了解的話,如何應用呢?甚至,有時候還會互相抵觸。宗乘的宗旨是掃知見,因為咱們會輪迴生死,就是有知見在,故宗乘是盡量將咱們的知見掃掉,離開咱們的意識。但是,教的方面是存知見,以知見立知,對於增加知識是非常的重要。以宗而言,對於〔知〕則認為是眾禍之門,因為生死的根源都是由知見而來的。所以,在修學上不用經,而用棒,用喝或用其他的有理路或沒理路的,其目的就是要截斷識流,截斷心意識的活動,讓修學者直接體認本來。一般教乘佛經看多了之後,知解就會很多,反而障礙咱們了悟心性,像黃檗禪師對於臨濟義玄禪師,問祖師西來意三問三打的公案,他把祖師西來意掛在心底,為了不讓臨濟禪師留這些,所以,問便打,打到什麼〔意〕都沒了,自性就顯了。因為咱們的生死都是由心意識所造成的,故禪師就將你的心意識打掉,認為心意識,知見知解是眾禍之門。但以教的立場,知見知解是眾福之門,因為教義是愈清楚,講解愈多,世人對這位法師就愈恭敬供養。同樣是知,但宗和教的看法差別就太大了,故若有人問咱們問題,自己心裡要有個底,若問宗,問體性,問心性,愈答則是離咱們的本性本體愈遠,而教的方面,則怎麼答都沒有關係。所以,若問本心本性,你若一直講,遇到不懂的人,會認為你很會講,說明的很清楚,但遇到了解的人,會認為你不懂。以前有位道中前輩受邀去日本,解說〔一貫道〕是如何如何,很多禪師也來聽講,但其中一位禪師一句話都不說,最後才跟請他來的主人說,那位說〔一貫道〕的人,本身卻不識〔一貫道〕。關於宗和本問題,若不懂就不必說,既然說出來就不是咱們的本來了。宗乘強調道不用修,本來是現成的,但莫污染、不起心造作,因為造作就是離開咱們的本來。懷讓禪師和六祖對答的話:〔污染卽不得,修證卽不無〕,有東西才會污染,咱們的本性如何去污染呢?但是,修證不是沒有哦!菩薩有十地的修證,咱們歷劫來的習氣,雖然本來沒有,但污染後就像燈受到外面的塵埃遮蔽一樣,雖不會影其本體光明,然終究是光明應用不出來,所以,在教的方面,必須擦掉這些塵埃,擦掉幾分,光明就顯幾分。本性本來光明,但落在後天有六塵,受七情六慾的污染,這些東西,不修證可以嗎?同樣是要修的,教的方面是有修,而宗的方面是絕對不必修,差別就在此。咱們落後天之後,受到種種污染,變成意識當權,迷真逐妄,使咱們本有的光明德性遮住,所以,必須借漸修而漸悟,這樣的話,神秀大師的偈就很好用了。因為習氣是慢慢染上的,所以,要去掉這些習氣,同樣是漸漸的去掉。悟是頓悟,修是漸修,將歷劫來的習氣去除掉,這叫做修證卽不無。

關於宗和教的應用,絕對不可執著要修或不必修,若論本性,咱們的本性本來清淨,要修什麼呢?但是,咱們滿腹的貪瞋痴,當然要修,所以,執修和不用修是屬於兩頭路,修和不用修是要看什麼情形而定的。譬如說,戒殺,咱們都是吃素,若叫咱們戒殺就變成多此一舉,但對未修道的人,叫他不要殺不要吃,是有必要的。所以,古德才說,道若要修,如兔和馬生角,道若不用修,如牛和羊沒角,這主要是看咱們的執著是什麼,並不是固定要修或不用修。圓覺經云:〔知幻卽離,離幻卽覺〕,沒有次第修證,這是屬於宗的方面修法。因為妄想的由來是執幻,當你感覺是幻,非真時,就已離開不會執著了。體性本來就是清淨,只要不執著就是清淨,根本不必修證了。楞嚴經的妄卽真,卽真卽妄,真妄不二,只要沒妄就不必再去求真了。 

來源:慈 聲 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21: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