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奇聞] 候鳥南飛,到底能飛到多南的地方? [4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5-19 14:55: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候鳥南飛,到底能飛到多南的地方?


2016年5月,中國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BWRRC)聯合英國鳥類學基金會(BTO)等單位開展了北京大杜鵑研究項目,他們在5隻杜鵑鳥的背上裝上微型衛星追蹤裝置,以此研究國內大杜鵑種群的遷徙情況。

兩年後,五隻杜鵑中四隻失去了定位,只有“飛飛”(原名Flappy McFlapperson)還在頑強地飛行著。

身長不足35公分,體重不過120公克,一隻小小的杜鵑鳥從北京起飛,到雲南,再到印度,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達非洲,最遠抵達非洲南部的莫三比克。自開始觀測以來,這隻叫飛飛的杜鵑已經飛行超過5萬公里。

 
2016年到2017年4月,大杜鵑飛飛(藍線)和夢之娟(紅線)的遷徙路線。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發現杜鵑能夠從東亞飛向遙遠的非洲。” 該項目的參與者之一、“北京觀鳥”網站負責人唐瑞興奮地告訴紅星新聞。目前,“飛飛”最新定位停留在緬甸,根據過去的記錄判斷,這幾天“飛飛”會經過雲南飛到北京。

“小小的身體,大大的夢想。” 網友們在看到“飛飛”的飛行軌跡圖之後感歎道,還有人用“胸懷世界”來形容它的壯舉。

  
越冬去東南亞還是非洲? 5隻被選中觀測的大杜鵑

2016年5月,這隻被命名為飛飛的杜鵑鳥在北京翠湖被安上了追蹤裝置,同時被追蹤的還有其它四隻杜鵑,它們分別被命名為轟天(Skybomb Bolt)、夢之娟、子規、希望(譯,原名Hope)。

據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張亞瓊介紹,當時項目團隊一共捕捉到16隻大杜鵑,上述5隻體重大於100公克,符合佩戴衛星發射器的要求。(注:給鳥類佩戴的衛星跟蹤發射器的重量要小於該鳥體重的5%,這樣才不會影響鳥類的正常活動。大杜鵑體重大約在100~120公克之間,項目中使用的衛星發射器重量為4.6公克。)
  

工作人員給杜鵑佩戴微型追蹤器。


“此前,我們已知歐洲杜鵑會飛到非洲,因此我們推測亞洲杜鵑‘有可能’也會飛向非洲。但在這次觀測之前,也有許多人認為它們會飛往東南亞地區。” 唐瑞告訴紅星新聞。

唐瑞已在北京生活了8年,2010年來北京時他建立了一個名叫“北京觀鳥”(birdingbeijing)的網站。在這次研究項目開始後,他在網站和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更新這5隻北京大杜鵑的飛行軌跡。

令唐瑞感到驚訝的是,在觀測開始之後,有一隻此後一直停留在北京野鴨湖,還有一隻停留在貝加爾湖,而另外三隻杜鵑在2016年的秋天徑直飛向了非洲。

  
到非洲過冬再返回 未失聯杜鵑一年飛3萬公里

根據觀測,飛飛是最早開始南飛的杜鵑。標記後不久,飛飛和希望往北飛到了俄羅斯邊境,並在7月中旬開始南徙。8月1日,飛飛抵達河南,而希望則停留在了貝加爾湖。

數周之後,“轟天”和“夢之鵑”也開始向南飛行。9月中旬,轟天和飛飛率先抵達了印度,2016年《紐約時報》報導,這破除了此前它們可能會飛往東南亞的猜測。與此同時,它們在歐洲的“同胞們”也開始了向溫暖的非洲進發。

10月底,轟天繼續從印度中部起飛,向廣闊的印度洋發起了衝擊,在這幾千里的跨海之路中,它很有可能無法停歇和進食。

“轟天繼續在海面上2600英尺(約合792公尺)的高度飛行,路線驚人的筆直,這顯然是風向和天氣校準的結果。”據《紐約時報》報導,10月31日,在順風的幫助下,轟天抵達了非洲。

唐瑞告訴紅星新聞,令人遺憾的是,轟天抵達非洲後不久就失去了定位,不知道它究竟已經遭遇天敵死亡,還是只是不小心弄掉了定位裝置。

其他兩隻杜鵑,夢之鵑和飛飛仍然處於追蹤中。在先後飛向非洲之後,它們於2017年5月回到了北京。

張亞瓊告訴紅星新聞,後來夢之娟、子規、希望相繼失聯,飛飛成了碩果僅存的英雄杜鵑。

據”北京觀鳥”網站資料顯示,2017年6月3日,飛飛抵達蒙古國與俄羅斯邊境完成了自己的返回之旅。自2016年5月24日到2017年6月3日,飛飛一共飛行了32000公里,兩次穿越阿拉伯海,跨越了34條邊境線,16個國家。

  
因為下雨還曾掉頭 “這是第一次發現杜鵑飛向非洲”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杜鵑,又稱布穀、子規、杜宇,從古至今在中國廣泛分布,文獻中對它們的描述不計其數,但一直以來大家都不了解它們的遷徙情況。

張亞瓊介紹,這次項目的最大意義就是了解到大杜鵑的遷徙路線以及越冬地點,“在秋天,它們會向南遷徙,飛往緬甸、孟加拉國等地,之後飛越印度,最終穿越阿拉伯海並在非洲南部的莫三比克過冬。”

張亞群告訴紅星新聞,此次選擇大杜鵑作為研究對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多數杜鵑為巢寄生種類,其遷徙模式、路徑選擇等是否完全依靠本能還是後天學習並不清楚,因此大杜鵑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對象。

“但是此次項目時間短,樣本量少,上述結論還需要論證。” 張亞瓊說,影響遷徙的原因也還有待考證。

飛飛在飛行過程中出現過反常現象。2016年10月17日,它忽然暫停南行,選擇掉頭,經過500公里路程返回到印度北部齋普爾,張亞瓊說後據BTO的一位專家分析,飛飛返回原因是南部正在下雨,它不喜歡被淋濕羽毛。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發現杜鵑能夠從東亞飛向遙遠的非洲。” 唐瑞說,“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它們能夠飛到遠至非洲的莫三比克地區。”



▲北京觀鳥”網站負責人唐瑞


候鳥飛往非洲越冬並非沒有先例。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告訴紅星新聞,2014年,13隻被追蹤的北京雨燕沿著“北京—中亞—非洲”的路線飛行,最終成功飛回了北京頤和園。

“這項實驗的意義是深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遷徙鳥類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它們真真正正的經歷了一場‘奇幻之旅’,它們穿越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大洲。” 唐瑞說。
  

5天飛了5500公里 “它簡直是一台機器”

現在,飛飛儼然成了社交媒體上的一隻明星鳥。每次唐瑞發布關於飛飛的最新消息,總會引起大批關注。

2018年5月11日上午,唐瑞發布消息,根據當天早晨的信號(可信級別較高)顯示,飛飛已經跨越阿拉伯海,正在印度。

“我們收到了驚人的結果,飛飛在僅僅8個小時的時間裏飛行了2000公里,這意味她的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50公里,這簡直難以相信,期待後續……”

  
▲飛飛,體長約30公分, 重約110公克(體重可能隨季節同變化)


這一消息在微博上一度引發熱議,許多人都驚歎飛飛的速度實在驚人。不過也有網友質疑,這個飛行的速度是否過於“逆天”。

2018年5月14日,唐瑞又發布了一條消息修正了此前的數據,表示之前的定位確實出現了錯誤。

唐瑞表示,飛飛並沒有先到印度再到巴基斯坦,然後繞圈回到印度,而是從非洲先到巴基斯坦再回到印度——簡而言之就是,在相同時間內,它並沒有兜那麼大的一個圈子,飛行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長。

唐瑞說,“加上風速等影響,每小時飛行60公里是一個比較現實的結果。”

盡管出現了這樣的小小烏龍,飛飛跨越重洋的壯舉,仍然令許多網友感慨,“它依然是一隻很酷的鳥”。

據“北京觀鳥”最新消息,飛飛鳥不歇翅直接跨過孟加拉國,現在抵達了緬甸。這是2016年5月被追蹤以來第60、61次跨境。

在過去5天內,飛飛的飛行裏程超過了5500公里,唐瑞感歎道,“它簡直是一台機器!” 唐瑞介紹,飛飛體長約30公分,重約110克(體重可能隨季節不同有變化),自2016年5月開始監控它以來,它已經飛行超過5萬公里。

“這一結果也告訴我們,人類此前對於遷徙鳥類的認知其實很匱乏,但是新的技術給了我們新的機會,去發現自然的更多奧秘。” 唐瑞告訴紅星新聞。

  
鳥是有記憶的 去年從那邊來的,今年還去那兒
  
對於大杜鵑不辭辛勞去遙遠的非洲過冬的消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生態學研究組組長孫悅華告訴紅星新聞,“這確實很少見,一般遷徙鳥如杜鵑會飛往東南亞過冬。”

孫悅華說明,大杜鵑屬於鵑形目杜鵑科,中國各地分布的杜鵑加起來有二十種,其中大杜鵑是分布最廣、最普遍的一種杜鵑,“我們常聽到的布穀、布穀…就是大杜鵑的叫聲。”

為啥被追蹤的五隻大杜鵑目的地各不相同? 孫悅華說大杜鵑根據種群的不同,一般會有不同的繁殖地和過冬地,“鳥是有記憶的,去年從那邊來的,今年還往那兒去,而且會遺傳下去。”

據了解,飛飛是在北京翠湖被標記的,轟天是在漢石橋被標記的,夢之娟等另外兩隻杜鵑是在野鴨湖被標記的。

“從遷徙角度講,遷徙鳥的身體結構肯定適宜長距離飛行,最遠能從南極飛到北極,包括北京雨燕也曾飛到非洲去過。” 孫悅華說,“遷徙是會耗費能量的,遷徙鳥會借助洋流、順風來節省能量,因而在幾天內遷徙幾千公里都是有可能的。”  

紅星新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4 02:2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