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7-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創業賺錢致富新解,未成事是因為選擇過多,沒有認定自己,沒有混對圈子。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重新定義了創業賺錢致富步驟:
一.消滅選擇,找到未來發展大方向。
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在創業時面臨的問題,在我看來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了。
事實上,人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能夠被激發出來,才能夠真正地自救。
那些創業成功、發財致富的典型,在創業初期,無一例外不是通過聚焦在某個領域扎實發展而成功。
所以,我們要儘快地找到自己的未來發展大方向,在這個大方向上消滅選擇。
在明確大方向,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你突然會發現你的能量,你的才智比想像的高,你能幹成很多自己以前認為幹不成的事情。
二.認准長遠,認定自己
未來是什麼?我想的是未來,是所謂的人力資本。什麼叫人力資本?
就是你未來的,獲得幸福、獲得快樂的能力,讓你發財致富,走上人生巔峰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你自己就是一張大股票的CEO、董事長,你的導師、你的老師、你的父母、你的同學都是你的持股者,只不過你是個大股東。
所以,你的主要的任務,今天應該是如何做好,你的主營業務,如何讓你未來更加快樂。
大家關注你的個人的人力資本,你自己就是一個上市公司,你的未來取決於你今天的決策, 取決於你今天的努力。
三.找到你要奮鬥的圈子,不斷往上走
工作、生活關鍵在混圈子,經濟學我們就叫外部性、外溢性。那就是每一個能幹的人,每一個大公司,他都會給周邊的人帶來正向的幫助。
哪怕基礎低一點,無所謂, 只要進這個圈子,你會不斷地往上走。經過你的努力,會更快成長起來,更快獲得成功。
因為人才的成長都是集團性的。
四.總結
所以,不要猶豫,儘早認准大方向。消滅選擇,義無反顧;認准長遠,認定自己;然後想方設法找到,你要奮鬥的那個圈子。跟了那個圈子之後,你會跟著這個圈子不斷地往上走。
泰山不讓土壤
"滿招損,謙受益",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其意是說,一切事物,如果減損它卻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卻反而得到減損。這也是忠告世人要經常保持虛懷若谷的心態。古代帝王為警省自己,在身邊的座位左側放著一個欹器,欹器是古代用來汲水的陶罐,因提繩位於罐體中部,所以一旦裝滿了水就會翻倒,當水滿一半時能端正直立,當水空了就傾斜。把這種器具用來警省自己的言行心態,的確是一個聰明的辦法。要知道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充滿了妄想和雜念,便會失去真心,代之而起的是驕狂傲慢之心,處於這種心態之下,自然會像欹器一樣翻倒。就事理而言也確實如此,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度,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於是千方百計設法陷害,那麼這個人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豈有不敗之理?
俗話說,"泰山不讓土壤",此話是說:泰山如此之高大,也不拒絕接受一土壤故愈成其高大。
自然界這樣,人類也是如此,只有不知滿足,虛懷若谷,大度能容,才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物。
戰國末年,韓國陰謀用派水工幫助秦國修理灌溉用水渠為名,企圖削弱秦國的勢力。事發後,秦皇室震驚,乃至上下草木皆兵,請秦王驅逐在秦朝廷的一切外援客卿。
當時,楚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被逐之前,李斯冒死給秦王上了一表,此表乃歷史上有名的《諫逐客書》,表說:
"今日秦國能如此強大繁榮,都是秦歷代君主起用賢能之士的結果。秦能容士,故天下賢士紛紛慕名而來。自春秋五霸之一的穆公任用降臣百里奚以來,外援賢能之士來秦國者,絡繹不絕。
"所以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海洋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服其德。對國家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尋求賢能的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該暢其所用。而不能因為臣子是異國人,而就懷疑他、驅逐他。眼下這種逐卿的做法,對秦國有百害而無一利呀!人才盡去,永無賢人複來,又怎麼能期望國家長治久安呢?"
看了《諫逐客書》後,秦王恍然大悟,為了秦國前途,萬不可自減其勢。於是,立刻廢除了逐客令。
秦王聽信李斯的忠言,採取了明智的方法,各方人才紛紛湧進秦國,為後來秦國統一全國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對此"容人之法",許多名家所見略同。
《韓非子》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流,故能成其富。"
《管子》中載:"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可見,一個有志成大事的人,要想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必須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虛懷若谷,有包容一切人、事、物的雅量,才能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實現其遠大抱負。(智慧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