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3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05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8-6-3 04:55 編輯
麒麟吐珠 栽植 繁殖
麒麟吐珠的花語:珍貴純潔、內心熱誠。
別名:龍吐珠、 珍珠寶草、珍珠寶蓮、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
類型:觀花植物
花期:花期甚長,南方地區於初夏至深秋皆可開花。
日照:怕強光直射。
溫度:溫暖,不耐寒。
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
水分:喜濕潤。
麒麟吐珠栽植
盆栽麒麟吐珠,一般每1-2年換盆1次,換盆時間在早春或花謝之后均可。換盆時先用碎瓦片墊好排水孔,再放入少量骨粉作基肥,然后裝入新的培養土(腐葉土4份、園土4份、沙土2份混勻配制),栽好植株,上留2-3厘米沿口,以便施肥和澆水。換盆后澆透水,放背陰處緩苗,緩苗后移至陽光充足處養護。
施肥
施肥不應過多,開花季節每隔7-10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連續施3-4次即可。麒麟吐珠在栽培過程中若發現有黃化現象,可結合施追肥,施用0.2%硫酸亞鐵水,即可使葉片逐漸由黃轉綠。
澆水
盆栽麒麟吐珠需掌握好澆水與修剪兩個主要環節。麒麟吐珠喜濕潤,生長發育期間要求水分充足。但是澆水過多,盆土過度潮濕,易引起葉片變黃而脫落。生長期間澆水要注意均勻,盆土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不宜過濕或過干,也不宜忽濕忽干。
溫度、光照
春季天氣轉暖后放在院子裡或南面陽台上,春、秋季給予充分的光照。夏季高溫炎熱,應將其放置於陰棚下或有遮陰的地方。
入冬后移入室內控制澆水,停止施肥,放在向陽處,室溫保持在12℃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麒麟吐珠整形修剪
麒麟吐珠為攀援性常綠小灌木,為保持其株形美觀,必須加強修剪。一般於早春4月換盆時,在植株離盆口10-15厘米高處剪斷,去掉上部,促使萌發粗壯新枝。
生長發育期間要注意摘心,控制分枝的高度,並使分枝整齊。每次花謝之后,要及時剪除花莖,使株形低矮而豐滿。採取這樣的重剪法,既能促使翌年花繁葉茂,又可免去設立支架的麻煩。
麒麟吐珠繁殖
麒麟吐珠可用播種法和扦插法進行繁殖。
播種可於每年3-4月用淺盆點播,溫度保持在24℃,10天可出苗,苗高10厘米時換盆移栽,第2年可開花。扦插於每年5-6月進行。首先選取1年生健壯枝切成8-10厘米的插穗,切口要光滑,每枝插穗上端應保留有2-3個芽,然后將插穗插入沙床中一半,保持插床濕潤,注意遮陰,約1個月即可生根上盆移栽。以后每隔15-20天澆1次稀薄液肥,在生長期間還要注意修剪植株及打頂,以促分枝生長。
麒麟吐珠的病害防治
龍吐珠屬馬鞭草科,會生葉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隻是一個個小褐點兒,如不及時治療會產生大片的黑斑,葉片枯黃死掉。所以,一旦發現生病,應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7-8天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痊愈。
主要虫害有介殼虫、白粉虱等,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0 倍液噴洒。對土壤偏鹼而造成的葉片不能正常舒展,葉片失綠發黃,可用0.2%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對花葉病和真菌病,要及時清除脫落的病葉,加強通風,保持葉片干燥,可控制病情。
龍吐珠主要病害有花葉病和引起葉脫落的真菌病害,常見鏽病、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危害。鏽病用20%萎鏽靈乳油400倍液噴洒,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洒防治。
龍吐珠虫害有葉甲、刺蛾和介殼虫危害,可用2.5%敵殺死3000倍液噴殺。
龍吐珠的文化背景
命名由來
在十八世紀中葉,英旅行行家科斯·湯姆森去非洲游歷,無意中看到許多黑膚姑娘,用龍吐珠花串成頸鏈,飾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強烈,引起莫大興趣,於是採得種苗帶回試種。當時植物學家認為他是第一個發現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
到十九世紀末期,馬裡開始經營這種花草,自行改名為“珍珠寶塔”,這比用人名確勝一籌。到了二十世紀初,龍吐珠進入荷蘭的國際花市,初時銷售量極少,有個華僑工人方福林針對花客喜愛吉祥的心理,建議改用“龍吐珠”的花名來招徠顧客,立即受到老板的採納。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幾乎遠銷世界各地,他被提升為職員。此后,龍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
|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