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體罰如「心理暴力」 污辱孩子身心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6-4 05:40: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記者 林奐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近年來,日本在體罰這件事上,大多數人持反對意見,體罰的行為也有減少的趨勢。然而,事實上仍有另一部份的人們強烈表示此舉「具有教育上的效果」。二○一二年,大阪市內某高中籃球隊主將因不堪受到教練頻繁體罰而自殺的事件,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二○一七年五月,仙台市也發生某國中生因不堪體罰而自殺的事件。男性教師發現學生打瞌睡而用拳頭毆打學生的後腦勺,女性教師為了制止學生聊天而以膠帶封住學生的嘴巴。
仰賴「體罰」的暴力 將個人行為合理化

教導孩子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永遠如預期一樣,能夠導正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反抗、頂嘴,大人往往會變得更生氣,甚至想動手打孩子。然而,這些行為真的能夠傳遞到孩子內心嗎?「體罰就是虐待嗎?」這個問題會因為思想或文化而有所差異,無法輕易判定是非黑白,然而有鑑於過度體罰導致兒童喪失性命的事件一直無法絕跡,我認為體罰即是不當管教,應想辦法使其消失。

包含體罰在內,仰賴暴力行為的人往往有將個人行為「合理化」的傾向。對自己、對身邊的人都用「這是用來矯正孩子行為的正當管教」當藉口, 並且深信不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場景想辦法合理化這些事情,有些父母雖因為體罰造成孩子重大傷害,卻仍堅持「這是一種管教」。

父母一心想矯正孩子舉止 無法冷靜面對自己的行為

二○一○年,京都府宮津市發生一名母親與同居人共同對六歲長女施暴後置之不理,導致女兒陷入昏迷的事件。事件的體罰理由在於孩子吃飯太慢、沒有遵守「家庭規定」。京都地方法院於隔年宣判母親需入監服刑五年六個月,同居人需入監服刑七年。這些事件或許是一個過度極端的案例。然而,經由兒童諮詢所介紹、帶來我身邊的孩子很多都是受到「以管教之名的體罰」。試著進行談話後發現,父母往往只是想要努力矯正孩子的行為舉止,因而無法冷靜地面對自己的行為。

體罰是帶有汙辱性質的「心理」暴力

關於體罰,還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身體的不當管教」同時也是對「心理的不當管教」。人類都會記得自己曾經遭受過比自己體格龐大者施暴的恐懼感。此外,即使沒有受傷,也會因為在他人面前被打或處於無法回手的狀況下,因而覺得受辱。

在回顧自己遭受體罰的經驗時,有不少人都會說:「我無法接受自己明明沒做錯什麼事,卻要被打」。或者,有些人會覺得「好丟臉,我真是差勁」。比起身體的疼痛,深深殘留在心底的卻是被這種蠻橫無理的行為強迫至服從的「屈辱」、「恥辱」感。因此,我們可說體罰「百害而無一利」。希望各位讀者不要忘記這些「不當管教」不僅會影響身體,也會強烈殘存於大腦,影響心理發展。

(本文摘自/你受的傷,大腦都知道:哈佛研究虐待、忽略與情緒勒索對腦部發展的影響/世茂出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4 06: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