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身上莫名「鬼捏青」 藥物過敏惹禍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生活智慧王勳章 哥哥你好色 藝術之星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6-29 00:42: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身上莫名「鬼捏青」 藥物過敏惹禍

「醫師,我今天早上起床發現身上多了好多一塊一塊紫褐色的東西,我的阿嬤說是『鬼捏青』…」一名年約18歲的男子一進診間,急忙講述病情。

仔細檢查後發現,他的身上有多處深紅色至紫褐色的斑塊,周圍也有浮起的紅疹,嚴重的地方甚至出現類似二度灼傷的水泡。

進一步詢問病史後,他表示,前一天晚上因感冒喉嚨痛就醫,並吃了一包藥後入睡,一早起來就發現身上的疹子。

我告訴他這是固定型藥物疹,是一種藥物過敏的表現,建議他立即停止服用可能致敏的藥物,並開始給予抗過敏的藥物治療。

過去由於醫學不發達,老一輩的人將身上莫名出現的瘀青及紫癜(讀音同殿)稱為「鬼捏青」,但現在認為,身上突然出現的瘀青及紫癜可能跟凝血功能、微血管壁強度、血小板功能、血液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抗凝血藥物或是無意的碰撞有關。

固定型藥物疹 速停藥就醫

固定型藥物疹是一種藥物過敏的表現,典型表現是用藥後的30分鐘到8小時內,會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塊,可能會伴隨輕微的浮腫,嚴重的部位甚至會出現水泡。痊癒後則可能會留下褐色的色素沉澱。再次服用到致敏藥物時,可能會在同一部位出現同樣疹子,是這個疾病的特色,因而得名。

藥物過敏是一種因人而異的體質反應,然而任何藥物都有可能是致敏藥物,且難以預測,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藥物過敏反應中心的資料,在台灣常見可能引起固定型藥物疹的藥物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磺胺類藥物及四環黴素等。

另外,民眾務必要注意藥物過敏的早期表徵,有懷疑的表現應立即停藥、及早就醫,並留下藥名及藥單,就醫時提供給醫師參考並記錄。

留意徵狀 藥名藥單交醫師

最後要提醒的是,由於再次服用到相同成分的藥物,過敏反應可能會更加強烈且嚴重,因此,熟記自己及家人的藥物過敏史,更能保障就醫用藥的安全。(作者為國際皮膚科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5: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