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在我還是個乖乖好學生的時候,接收到的教育都是要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可是事實上,我也同樣發現,面對一些莫名其妙的求助者,我感覺很不耐煩。
有些陌生人,因為知道我是編輯,會在加了我的扣扣之後,直接給我丟個文檔,能幫我改改文章嗎?——為啥要給你改?你以為我每天上班很閑嗎?
作為碼字狗,最經常接到的消息就是,能幫我寫個文案嗎?能幫我寫個招聘資訊嗎?能幫我寫個軟文嗎?——當然,人家是絕對不會提給錢的事兒的。
還有一次,有個小朋友聯繫我,說他們學校有寫作社團QQ群,要拉我進群給他們講課,我拒絕了,說我沒資格給人講寫作課,自己都是十八流的寫手好麼?她繼續請求。我只好同意,問她什麼時候,她說晚上八點,我說不行,八點我可能還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呢。她說,可是我們只有這時候有時間啊。我說不行我那會兒沒空。她回我,可是我只認識你一個比較有名的作者,你不幫我我怎麼跟人家交待?——我終於忍不住把她拉黑了。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很難說話的人。但漸漸的,我發現,我越來越不願意給人幫忙了,開始忽略這些消息,或者直接告訴別人,不好意思,最近很忙。
有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會越來越不願意給人幫忙呢?
其實,幫人看幾眼,也不會很費事,給別人花個把小時的時間,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轉念又想,每天工作都累得要死要活的,好不容易有口喘氣的時候,為什麼不休息一下,要去幫那些跟我沒有任何交情的人呢?
我又不想做個聖母。於是我果斷地選擇不搭理,屁顛顛收拾東西回家看劇睡覺玩貓去了。
可是我之前也不是這樣的。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山村。
村裡的人是很願意互相幫忙的。
我經常在家炒著菜,發現沒有生薑了,可以直接去隔壁阿姨家要一塊,或者家裡韭菜沒有了,可以再去另一位隔壁大媽菜園裡割一把。誰家包了餃子,會給左鄰右舍都送送上一碗。
誰家需要幫忙,叫一聲,就會有人來。
到了秋收的季節,往往是鄰裡之間互相幫忙,今天你給我家收割稻子,幾家幾戶湊在一起,割稻子,打稻子,曬稻子……各種程式一氣呵成,一次性搞定,省時省力,大家在一起幹活兒性質還高。到了第二天,再去給第二家幫忙。
這種幫忙,自然讓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世間的善意。
可是如果說的實際一點,這未嘗不是鄉村裡具有智慧的生存法則,因為大家一起幹活兒,比獨自一人效率要高,所以你幫我忙,我幫你忙,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而那些家裡沒有種田的村民們,一般是不會參與進這些互幫互助小組裡的。他們更願意在農忙的季節手捧著一杯濃茶曬太陽。
在群居的社會環境下,鄰裡之間經常互相走動,給彼此提供幫助,除了讓大家感情更好,體會到別人的善意之外,更多的,還是,在彼此都不富裕的情況下,給彼此提供幫助,能夠提高整體的生活品質。
在群居的社會環境裡,彼此之間都有交情,所以互相幫個忙沒什麼,因為大家是在一種互相扶持的狀態裡生活著。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你替你同學打個水,買個飯,甚至幫同學寫個論文,做個作業,只要大家交情好,都好說,而且,都是同學,他欠了你人情,總有還給你的時候。
可是,當你走出校園,來到社會上,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在我們目前生活的都市里,這種群居的社會環境是不存在的。我們習慣了獨來獨往,也習慣了哪怕在同一棟樓裡住了,也不認識對面那戶人家到底是誰。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成本越來越低,哪怕是失聯多年的小學同學,也可以通過各種通訊方式聯絡上,可是,事實上,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聯繫越來越遠了。
我們開始變得,認識一個人很容易,可是跟一個人深交很難。
在學校裡的時候,找下鋪的兄弟喝酒,吼一聲就夠了。
可是,哪怕僅僅是在北京,如果你住在豐台,我住在朝陽,我們約個飯,就得來回花上四五個小時。在這種高昂的時間成本下,能有多少跟朋友見面保持聯繫的機會呢?
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身邊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更別提那種肯為你兩肋插刀的了。
住在你村頭的大哥問你借了五百塊錢,到了年底你可以直接去他家要債。
可是,如果一個久未聯繫且關係並不緊密的同學問你借錢呢?你大半會考慮一下,也許他換個號碼你就再也找不到他了,真的要借錢給他嗎?
我們總是在抱怨,這個社會越來越冷漠。
可是事實上,不是因為社會太冷漠,而是在現代社會裡,我們早已過了需要群居才能生存下去的時候,都市里的絕大部分人,都能夠獨立生存下去,我們只願意把善意這種東西,分給身邊熟悉的那一小群人。
向陌生人提供幫助這種事,偶爾給慈善機會捐捐錢不也是很好嗎?
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善意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能夠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幫助一位並不是很熟甚至是完全陌生的人。
可是在世間行走,哪有不向人求助的時候呢?再說了,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從新手進化成精英的過程,誰又敢保證,自己這一輩子,從未開口求過人?
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別人不願意給人幫忙,而是你求助的方式根本就不對。
首先,在向人求助之前,先仔細思考一下,你們之間的關係,到了你可以跟他求助的程度。
其次,先考慮一下自己,你願意為了得到他的幫助而付出多少報酬(並不僅僅指金錢)?你能夠給他什麼好處?你能夠拿什麼東西跟他交換?
再次,從他的角度去考慮一下,他為什麼要給你幫忙呢?是他人好,誰的要求都不拒絕嗎?還是,他幫了你的忙,你能夠滿足他的某些需求?如果你什麼都給不了的話,那你打算用什麼來打動他呢?
我加了好多作者群,一般都潛水。
有一天,無意間有個陌生的作者發消息,我寫了一篇新文章,有人能幫我改改嗎?
沒有人回他,我忍不住問:別人為什麼要幫你改文章?
他說,因為我覺得自己是新手,文章寫得不好,想要找專業的人幫我看看。
你看,這位同學,從始至終,都只考慮到了他自己,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什麼他需要別人的説明?
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沒有人有義務向他提供幫助,他有什麼理由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
我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覺得當我有需要的時候,應該有一群天使出現,替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果自己的要求被拒絕的時候,就會憤然地認為這個世界太冷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太功利,整個人生都不美好了。
可是拜託,大家都很忙啊。
在求助之間,多想想,自己能給別人什麼,然後試圖去提出一個合理的交換條件。哪怕你暫時沒有能力給與報酬,也需要明確地表達你的謝意,然後仔細想想,你能為對方做什麼。
並不是所有人幫人忙都是圖人家的報酬,但是很多時候,你如果願意表達謝意,對方並不一定會要你什麼,但一定會覺得,沒有白白幫你。
俗話說得好,寧肯欠人錢也別欠人情。如果別人給與了你善意,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找到合適的機會回報給別人。
只有有來有往,你們的關係才會繼續下去。
還可以很現實地說,成年人的友情,大都是出於等價交換。很多時候與其在那裡抱怨對方人品太差連舉手之勞都不肯給你,不如好好想想,為什麼他不願意幫你忙呢?
只有你自己擁有的籌碼越多,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幫助。也只有你有足夠幫助別人的能力,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幫助你。
別覺得別人應該幫你忙,永遠記住,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