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42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什麼是道與德
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這種「道」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所說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體,又是指「自然」的規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眾神面前,不論貴賤、貧富、聰愚,一律平等。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夠學道、得道。《老子想爾注》中說「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詞一耳」。《混元皇帝聖紀》也說:「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個整體,成為道教教義的核心。《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貴」的「德」指的是這個「德」。《清靜經》中說:「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視「修道養德」。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積德。《道教義樞•道德義》說:「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準則的,便是「有德」;凡是違反「道」的準則的,便是「無德」。《西升經•序》云:「道之在我謂之德」。按照「道」的準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強調:修身、治家、統治天下,都應該修道,從而使「道普德溢」,以達到太平和仁愛的理想境界。
來源:中華道友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