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9-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87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農曆民俗月 這裡「普渡」要拜紅酒
中央廣播電臺 2018/08/07 16:52
傳統民俗稱為「鬼月」的月份就要到來,因此台灣各地將會有很多祭祀活動,這對國際遊客來說是很不一樣的文化體驗。來自基隆的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就以基隆的法國公墓為例,當地民眾考量法軍亡靈的飲食習慣,祭拜時特別準備紅酒、法國麵包等西式餐點,讓神秘的「鬼月」多了點溫馨味道。
農曆7月即將到來,台灣各地將會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民俗祭祀活動,對於國際遊客是認識台灣風土民情的好機會。
以台灣發展歷史來說,鹿港是早年發跡的重要商港,常有水難往生者,所以清領時期居民就創設了地藏王廟更留下「放水燈」的傳統習俗,這也成為鹿港人重要的地方盛事,更有不少研究認為,適合列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重點。來自彰化的國民黨立委王惠美說:『(原音)有超渡、有傳統科儀,如「豎燈篙」、法會,最後還會放水燈。比方小船那樣的,都是用摺的。』
同樣是發跡港口的基隆,祭祀普渡也是地方大事。不過,因為清法戰爭中陣亡的法軍被安靈在基隆的法國公墓,因此普渡時,民眾準備的可是紅酒跟法國麵包。基隆立委蔡適應表示,地方耆老都說,這些法軍曾經「托夢」給民眾,表達中式餐點吃不慣,所以後來普渡會上才出現紅酒、法國麵包等西式供品。蔡適應說:『(原音)老一輩的講說有托夢說中餐吃不慣,所以祭拜活動人士就特別準備葡萄酒、西餐麵包等,希望鬼月如有機會出來遊蕩,能享受到有家鄉味的西式餐點,這過程中,法國駐台代表處也會派人參加。』
蔡適應表示,法國公墓附近還有太平輪紀念碑等景點,已經形成基隆小旅行的熱門路線,搭配農曆的祭祀活動,可以讓國際友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