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做人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明明不知道,卻為了顧及面子,而故弄玄虛、不懂裝懂。
韓愈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人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一切的,誰能沒有疑難困惑呢?
只要是人,就必定有不知道的事情。對於這些,我們應虛心多向別人請教。智者謙遜好學、甘拜人師,愚者卻認為這會暴露自己的無知,把詢問當做羞愧之事。
其實,只是沒有必要的。孔子曾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做人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明明不知道,卻為了顧及面子,而故弄玄虛、不懂裝懂。
丁肇中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一次演講中,別人給他提了三個問題,他都表示“不知道”:
“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
“不知道。”
“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
“不知道。”
“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
“不知道。”
這“三問三不知”,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但不久就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為什麼呢?因為按理來講,丁肇中大可不必說“不知道”。他可以用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術語糊弄過去,或者說一些不沾邊的話搪塞過去,但他卻選擇了最老實、最坦誠的回答方式。
這種坦言“不知道”,不但無損于他的科學家形象,反而更凸顯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