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在中國佛教界提到大乘圓教或一乘圓教的經典,一致認為一是華嚴,二是法華,三是梵網。
殊不知本經與阿彌陀經不僅是一乘圓教,更是圓頓之極。
黃念祖居士依據疏鈔義,專論本經中事事無礙之相,取探玄記所說十玄次第,引證經文。
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大師所作。
清涼是賢首的學生,清涼註解八十華嚴,他的老師註解六十華嚴。
引證經文,以明本經實具十玄,證明它與華嚴教義沒兩樣,所以稱本經為「中本華嚴」,華嚴經為「大本華嚴」,阿彌陀經為「小本華嚴」。
七、部類差別
阿彌陀經經文說的簡單,無量壽經內容詳細,所以疏鈔說︰「文有繁簡,義無勝劣。」
小本彌陀經現有三種︰一為姚秦鳩摩羅什大師所譯,文字流暢,屬意譯,後世流通最廣。
二為唐朝玄奘大師所譯,依梵文格式,力保原義,屬直譯。
三為民國夏蓮居老居士將秦唐二譯作一會集本,更據六朝人手書石刻的襄陽石經於「一心不亂」之下,
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二十一字為秦譯所遺漏者補入會集本。
此二十一字意義非常重要。至於秦譯何以佚失此二十一字,是否昔時手抄漏列,已無可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