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對主管而言,激勵是一門藝術,尤其當公司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接下開創性的新任務時,要如何激勵哪些興致勃勃,卻又猶豫不決的適當人選,排除他內心可能出現負面的聲音,願意接下可能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呢?
這時主管必須站在同仁成長的角度想,誠懇地為他分析,接下這一份工作,是一個培養自己實力的大好機會,有助於他拓展視野,離實現自己的願景更進一步。
兩年多前,我打算將一位台灣資深主管調任杭州3年,但他本人意願不高。我勸他,杭州有整個浙江省做為腹地,市場規模是台灣的好幾倍大,也是中國最富有省分之一,值得去好好開發,視野會變得更宏觀。
他說:「我有多年管理團隊的經驗,視野應該夠宏觀,不需要去中國培養。」
我建議他別光聽我的意見,因我代表公司,所以立場可能不夠公正,請他去請教一位自己信任的長輩、或利益不相關的人,再做最後決定。
他決定去找自己教會裡的一位長輩,是台灣飛利浦的前任副總裁請益。
這位長輩告訴他:「當然要去啊,這麼難得的機會!如果你一直待在高雄,恐怕像隻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自己的競爭力也會停滯不前。雖然你對現有的職務得心應手,但一直做相同的事,難免缺乏挑戰性,何況只去3年啊,又不是去蘇武牧羊!」
後來他再來跟我談話時,我跟他說明選擇他的原因,因為他過去接到困難的任務都勇往直前、我也會花更多時間與撥出更多資源來協助他開發市場。最後,他終於被說服,公司也解決了中國主管不足的問題,現在他的能力也真的更上層樓、令人刮目相看。
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曾經說,優秀員工會離職的理由表面上有千百種,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基本上都是表面因素,真正的關鍵只有兩個:1.錢沒給到位;2.心受委屈了。
所以說,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當然是吸引人才加入的先決條件,但是要他們對公司忠誠,並樂意接受新任務、新挑戰,卻不能只靠給錢。反而是需要創造一些特定的正向情緒與氛圍,更能促成更高的員工投入度。
一旦同仁覺得自己受重視,他們的信心就會提高、也會自我激勵,使得他們會以高度的熱忱與決心去接受新的工作任務,創造公司與同仁的雙贏成果。
部屬不是沒想法!主管常犯3種應對錯誤,讓員工再也不願主動付出
部門會議上,說好請大家踴躍發想,結果只有一人提案。主管忍不住感嘆,「以前每個人好像一次都能丟出三、四個想法,現在怎麼變成這樣?」
前麥肯錫顧問傑洛米‧伊登(Jeremy Eden)指出,如果同事們並不是向來都對提案意興闌珊,很有可能是領導者在無意間打擊了他們的士氣所致。以下是主管壓抑部屬想法的3個常犯錯誤,以及解決辦法:
1.理由不清不楚的就否決提案
部屬用心準備提案,還附上了許多佐證資料,決策者僅憑一句「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個點子行不通」,就否決了提案,也沒有進一步說明理由。
伊登提醒,反對提案者有責任要用相應的事實、數據,說明不核准提案的理由,不可以只用經驗法則做決斷,否則提案者既無從下手改善,也會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幾次之後就不會放心力在提案上了。
2.部屬的想法上報後,出現打地鼠式的「連番卡關」
看完部屬提案後,你請他們先去確定相關部門是否可以配合;等到他們回報各單位都表示支持,案子一往上呈報,才發現財務長根本不同意;再做修正後,好不容易財務長點頭,結果主管會議上決議,本案必須延後,明年才能進行。
伊登將這種連番的否決,形容成打地鼠遊戲,一次次擊垮了部屬的鬥志。
要避免這個狀況,主管要清楚掌握公司的提案流程,了解提出的好點子如果要得到批准,必須做哪些分析、請誰簽核,以及要花多少時間等等,才不會讓部屬頻頻「卡關」、疲於奔命。
3.願景或目標太過抽象,無法鼓舞人們積極主動
想要激勵員工積極主動,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亦即自己提出的案子可以達成什麼目的、有什麼益處、主管又可以提供哪些幫助,眾人合力幫助公司更有影響力,也更賺錢。
有些主管老喜歡把「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提出劃時代的點子」這些話掛在嘴邊,但這往往是最令人無感的口號,又如何能讓員工聚焦發想創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