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在一名團長的提升使用上,一位領導由衷地說:“從個人喜好上看,我不願提拔他;但從工作上看,他最應該得到提拔。”這種選人用人不摻雜個人感情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選人用人反映的是領導幹部的公心。強調跳出個人感情選人用人,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切實對黨的事業負責,對軍隊的建設和發展負責,對自己的形象和威望負責,自覺地過好“人情關、感情關、說情關”,真正做到惟才是舉、以德為先。
因為個人興趣、愛好、性格和經歷、閱歷的不同,領導難免對與自己經歷相似、興趣相近、脾氣相投的同志多一些親近感,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在選人用人上以感情代替原則,難免“愛而不知其惡,憎而遂忘其善”,既難以客觀衡量幹部的實績,又容易在群眾中引發“誰是誰的人”的議論,破壞單位風氣,扼殺官兵積極性。
選人用人有一套嚴格的程式和標準。如果用個人感情左右組織原則,以個人喜好取代評估標準,必然造成選人用人的不公。宋朝宰相張浚初見秦檜,覺得他言詞剛正,表情嚴肅,認為這個人一定正派,便不顧眾人反對起用了他,結果鑄成千古大錯。這生動說明,僅憑個人慧眼,而不重群眾公論,必然會有“看走眼”的時候。
有的領導認為,知根知底的人,用起來放心順手。這種觀點看起來重感情,實際上最不講感情。因為在小圈子裡選人,傷害的是絕大多數人的感情。至於放心順手,只要是對党忠誠之人,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只要是素質過硬之人,有什麼不順手的呢?
領導堅持公道正派,部屬就會任勞任怨;領導奉行你親我疏,部屬就會投機取巧。為什麼有的人對領導關注的工作就拼命幹,對領導不關注的工作就沒勁幹,這裡面反映了選人用人的導向問題。領導憑個人感情用人,一些幹部就會投其所好,領導喜歡什麼就幹什麼,領導不喜歡的就一概不幹,很多單位的工作短板正是這樣形成的。
有兩則故事很令人深思。晉國大將羊祜率兵伐吳,向晉武帝司馬炎再三推薦杜預接替自己,然後將薦稿燒掉。舉善薦賢乃美事,晉武帝不解,問他何故自焚奏稿,不讓人知道。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毛澤東的表兄文運昌是為他籌措資金離開韶山到外地讀書的一個引路人,毛澤東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後,文運昌希望在北京給他安排一個比較好的工作。對於這位有恩於自己的表兄,毛澤東明確答覆:“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他還給當地政府寫信叮囑“不能有任何特殊”。
兩則故事,一古一今,講的都是同一道理。打仗打什麼呢,歸根結底打人才;實現強軍目標靠什麼呢,歸根結底靠人才。選人用人如何跳出個人感情呢,歸根結底看你對國、對軍隊有沒有深厚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