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5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植栽技術交流] 五色梅 : 一叢花序多色變化的百變女王 [14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2 04:57: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zebron 於 2018-10-2 05:09 編輯

五色梅 : 一叢花序多色變化的百變女王





五色梅花語:開朗、活潑。象徵家庭和睦





五色梅(學名:Lantana camara)同馬纓丹,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
原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印度,馬櫻丹屬(Lantana)常綠灌木。
一般花期大約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過也因氣候與溫度的影響,幾乎整年都能看到開花,可說是常盛的植物

五色梅的別名較多,有馬纓丹,山大丹、大紅繡球、珊瑚球(《南越筆記》),臭金鳳、如意花、昏花(《嶺南採藥錄》),七變花(《華北經濟植物志要》),如意草(《廣州植物志》),土紅花、臭牡丹、殺蟲花(《南寧市藥物志》),毛神花(《閩南民間草藥》),臭冷風(《廣西中藥志》),天蘭草(《湖南藥物志》),臭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色花、五雷箭、穿牆風(《廣西中草藥》),野眼菜(江西《草藥手冊》),五彩花、紅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藥》),豬屎花(潮州)。

五色梅又叫臭花、臭屎花、豬屎花,顧名思義,是因為五色梅的葉子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讓人不喜歡,不喜歡就取個不好聽的名字。



五色梅為常綠灌木,高1~2米,有時枝條生長呈藤狀。莖枝呈四方形,有短柔毛, 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粗糙有毛,揉爛 有強烈的氣味,傘形花序腋生於枝梢上部,每個花序20多朵花,花冠筒細長,頂端多五裂,狀似 梅花。花冠顏色多變,黃色、橙黃色、粉紅色、深紅色。花期較長,在南方露地栽植幾乎一年四季 有花,北京盆栽7~8月花量最大。果為圓球形漿果,熟時紫黑色。同屬150種,國內引進栽培 2種,園藝品種多個。蔓五色梅 (L·montevidensis)半藤蔓狀,花色玫瑰紅帶青紫色。白五色梅 (cv·Nivea)花以白 色為主。黃五色梅(cv·Hybrida)花以黃色為主。



五色梅又叫馬櫻丹、臭草、七姐妹,為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花期5~10月,由多數小花密集成半球形頭狀花序;花色多變,初開時為黃色或粉紅色,繼而變為桔黃或桔紅色,最後呈紅色。同一花序中有紅有黃,所以有五色梅、七變花等稱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誘因,每當花開時,會有許多蝴蝶翩翩而至。



五色梅全株被短毛,有強烈氣味。葉對生,卵形或心臟形。在溫暖的江南各省,可常年開花。它花朵雖小,直徑不足1厘米,但由眾多的小花密集成團,組成頭狀花序,直徑可達4~5厘米。花序較為密集。花冠筒狀,雄蕊4枚。馬纓丹品種較多,以黃、紅、橙黃、紫、白等花色較常見。有些品種在開花期間、橘紅及紅色等混雜色。作為地被觀賞以黃花、紫花品種應用最廣。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但不耐寒,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長較好。花期6~10月。性喜溫暖、濕潤、向陽之地。耐乾旱、稍耐陰,不耐寒。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盆栽擺設觀賞。對土質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生長最好。


該種為熱帶植物,喜高溫高濕,也耐乾熱,抗寒力差,保持氣溫10℃以上,葉片不脫落。忌冰雪,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耐旱耐水濕,對肥力要求不嚴。



產美洲熱帶,中國廣東、海南、福建、台灣、廣西等省區有栽培,且已逸為野生。


5~10月,每7~10天施餅肥水或人糞尿稀液一次,特別是花後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10月底,要移入室內,華東地區可放置在冷室內越冬,若室內陽光充足,溫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後,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對過長的新梢可作適當短截,以方便存放。

五色梅原產熱帶美洲,我國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五色梅製作好的盆景春至秋的生長季節可放在室外向陽處養護,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風良好。若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莖枝又細又長,且開花稀少,嚴重影響觀賞。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避免過分乾燥,並注意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多開花。五色梅生長較快,栽培中應及時剪除影響造型的枝葉,以保持樹形的美觀,每次花後將過長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對植株進行一次重剪,把當年生枝條都適當剪短。



冬季移置室內向陽處,若能維持15℃以上的室溫,植株可正常生長、開花,應適當澆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這麼高的溫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翻盆一次,並對植株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五色梅觀賞價值



盆景

五色梅嫩枝柔軟,適合製作多種形式盆景。 可加工製作成單幹式、雙乾式、臨水式、斜乾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五色梅的葉片較大,樹冠常採用瀟洒的自然型,也可刻意紮成圓片形。由於生長迅速、萌發力強,耐修剪,造型方法應以修剪為主,再輔以蟠扎和牽拉;五色梅的枝條直而無姿,可用金屬絲進行彎曲。也可用嶺南派「截干蓄枝」的手法進行造型。


五色梅藥用價值



【藥用】:採集加工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性味根:淡,涼。枝、葉:苦,涼,具臭氣。有微毒。花:甘、淡,涼。功效。根: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枝、葉:祛風止癢,解毒消腫。

治感冒高熱:五色梅根、算盤子根、崗梅根各31克,水煎服。

治筋傷:五色梅鮮葉搗碎,擦患處,然後以渣敷之。

治皮炎、濕疹痙癢:五色梅新鮮枝葉煎水外洗。

治腹痛吐瀉:鮮五色梅花10一巧朵,水燉,調食鹽少許服;或乾花研末6~15克,開水送服。

治濕疹:五色梅乾花研末3克,開水送服。外用鮮莖葉煎湯浴洗。

治小兒嗜睡:五色梅花9克,葵花6克,水煎服。

治肺結核咳血:五色梅花6~9克,水煎服。



【藥理作用】:五色梅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的作用,抑制豚鼠不同組織的脂質過氧化作用的順序是:腎上腺>肝>腎>心>肺>腦。五色梅對肝臟磷脂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無影響,而顯著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



五色梅其他價值




五色梅的枝葉與花朵中揮發出蚊蠅敏感的氣味,具有很強的驅逐蚊蠅功效,而氣味對人體無任何傷害。它不但驅逐蚊蠅效果好,而且花色艷麗多變,有「驅蚊七變花」的美譽,具有驅逐蚊蠅和美化庭院的雙重作用。



五色梅的繁殖




五色梅可採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花苗。

1.播種繁殖。果為圓球形漿果,熟時紫黑色。果熟後採摘,浸水搓洗去果肉,即獲種子。種子保持乾燥,秋季採取隨采隨播,或貯藏,春季再播種。播後發芽階段氣溫應保持在20℃以上。發芽率低,約為60%,

2.扦插繁殖。扦插多於5月份進行,取一年生枝條做插穗,每兩節成一段,保留上部葉片並剪掉一半,下部插入土壤,置於疏蔭下養護並經常噴水。1個月左右即生根,並生髮新的枝條。

3.壓條繁殖。植株茂密,分枝極多,沾土生根,將柔性枝條刻傷並壓入土中,待根系生長後即斷根分株。


五色梅養護要點:





1.土壤及溫度。五色梅是熱帶植物,喜高溫高濕,也耐乾熱,抗寒力差,保持氣溫8℃以上,葉片不脫落。不耐寒,忌冰雪。適應性強,耐旱耐水濕耐瘠薄,對肥力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生長最好。

2.光照。盆栽五色梅春至秋的生長季節可放在室外向陽處養護,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風良好。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莖枝又細又長,且開花稀少,嚴重影響觀賞。

3.水肥。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應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每20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多開花。特別是花後應及時追肥,以保持花開不斷。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避免過分乾燥,並注意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不要太干,特別是開花期間。如太乾燥,則易出現萎蔫現象,影響開花。10月底,要移入室內,若室內陽光充足,溫度在10℃以上還可開花。入室後,要控制澆水,停止施肥。


4.冬季管理。冬季移置室內向陽處,若能維持15℃以上的室溫,植株可正常生長、開花,應適當澆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這麼高的溫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5.修剪。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植株成形之後,隨著枝條不斷生長,以後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次花後將過長的嫩枝剪短,花後不留籽的,要摘去殘花,以利於下面葉腋再抽出花序。秋末冬初入房前對植株進行一次重剪,把當年生枝條都適當剪短。每年春季翻盆一次,並對植株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夢幻仙女 + 4 + 2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4  SOGO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4 13: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