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出門迷路、忘帶鑰匙 恐失智症前兆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30 06:41: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記者 林奐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忘記剛講的事情、出現迷路、出門忘記帶鑰匙及隨身物品,別只當初老症狀,恐怕是失智症前兆!75歲的李老先生身體硬朗,平常生活自己打理。某天要到雜貨店買菸,騎摩托車從家中出發去5分鐘路程的雜貨店,沒想到找不到雜貨店。巡邏員警發現攔下詢問才發現他已經迷路,加上騎車時間較久有輕微脫水,聯絡家屬後將李老先生帶回家中。
老年化社會 忘東忘西別只當初老症狀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人類壽命延長,許多健康的高齡長者都能維持自我生活能力。神經退化疾病也因生命延長越來越盛行,初老症狀如「剛講的事情馬上忘記、時常講過去的事情」、出門忘記帶鑰匙、忘了隨身物品等。近年來時常有媒體報導,許多迷路長者不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甚至有遺憾事件發生。這些長者很可能是因為罹患失智症,導致走失。

人因為有完整認路功能 人因為有完整認路功能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洪煒斌表示,認路的功能屬於人類高等認知功能其中之一。人因為有完整認路功能,人因為有完整認路功能,就算到了不熟悉的地方,也能夠發展出找路的策略,找到正確方向並到達目的地。

重要腦部認路構造包括海馬迴、後頂葉、後扣帶回皮質等,這些構造協助人類建立空間概念,讓我們能夠辨識合宜路標,了解起點與目標的距離,選擇合適的路徑,最後準確到達目的地。201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為發現人類腦部定位系統的科學家約翰歐基夫、梅─布瑞特.莫瑟與愛德華.莫瑟。

迷路導致長者、家屬、社會三方負擔

洪煒斌醫師說明,失智症的長者由於腦部神經細胞死亡,造成認路構造的腦迴萎縮,因而在認路功能產生缺陷,導致無法正確的辨識路標、無法準確判斷距離遠近,因而造成迷路。

迷路對長者當下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也會造成生理上的負荷,如脫水、跌倒、車禍、失溫等,若沒有及時發現,嚴重時有生命危險。家屬則有強烈心理壓力、照護負荷;社會則付出許多社會成本,需要透過各種管道來協助尋找走失長者。

失智症2招預做準備 降低走失率

洪煒斌醫師說明,建構一個友善失智症的社會實為刻不容緩。目前大多數民眾都已經對失智症有初步了解,我們可以開始讓民眾知道某些特殊認知行為症狀很可能也是失智症的早期表現。提升大眾認知,才能夠幫助更多早期失智症的長者。提早給予這些早期失智症的長者預防性的治療介入,安排認知功能復健,才能有效延緩退化:

1)家屬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幫忙準備聯繫的卡片、愛心手鍊、GPS個人定位器等。

2)社區守望相助,商家或是民眾發現有疑似走失的社區長輩,可以盡早通知家屬並給予合適協助,防止後續遺憾事件發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8 04: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