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30
- 最後登錄
- 2025-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25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什麼都沒有的菩薩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註:長字是長短的長),他問須菩提,假定說有一個人好長好大,佛那麼一講,須菩提馬上就接話說:我懂了,你老人家講,一個人好長好大,實際上是形容啦!沒有看過一個人那麼長那麼大。佛一聽他的話,就再告訴他: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對了,他說你答得對了,學佛的人也是這個這樣子。假使一個學佛的人,跑來唸經,南無南無南無了半天,要你磕頭啊!要你謝他啊!他替你唸經了,度你了,這個人就不是菩薩了。你不要理他,因為他佛法沒有對。真正行菩薩道,度了眾生,幫助了人家,心裡頭都不會覺得度了人家。如果有念頭,已經犯戒了,犯布施的戒,不應該有這種觀念。所以一個度盡天下眾生,救天下蒼生的人,心中沒有一念自私,沒有一點自我崇高。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真正的大菩薩,同佛一樣,並沒有得一個什麼東西,說他有個法寶,那是人世間的觀念,功利主義的思想。他為什麼成其為菩薩?因為他是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薩;真正的菩薩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佛同須菩提講,假使有一個學佛的人說:我如果成了佛啊,我把我那個佛國天堂,佈置得比現在第一流觀光飯店還要好,阿彌陀佛那個觀光飯店也不過如此嘛!
佛經上說玻璃作地,恐怕還沒有大理石來得漂亮。佛經上說的那個七寶行樹,現在科學上佈置起來,比它那個地方還要漂亮。假定我成了佛啊,一定成一個國土,比阿彌陀佛的國土還要漂亮,跟阿彌陀佛來比一比看。
嘿!這個是菩薩心嗎?這不是菩薩。這是說每一個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國土。所謂莊嚴國土,不是物質世界的莊嚴,是心莊嚴;心的善行,功德圓滿,心念清淨,才是真莊嚴。所以說,如果有一種莊嚴的心理,這個已經不是菩薩心了。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說的莊嚴佛土,那是個形容辭啊!你看我們都市,現在科學進步,房子多麼的漂亮!可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虛空的頂上,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你才發現那個空的才是真漂亮,真莊嚴,徹底的空,徹底的莊嚴。真正的莊嚴是了不可得,無一物可得,那才是真莊嚴;所以佛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無我的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這是學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學佛的結論。先通達無我,怎麼樣無我呢?先要把身見丟掉,一般人學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為身見的問題。有身體的感覺,有身體的觀念,再加上身體裡玩弄氣脈,任督二脈,前轉後轉,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都是身見。所以白居易學佛有兩句詩:「飽暖飢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虛空」。
這個身體活著,痛快不痛快,是飽是餓,不值得一談;反正這個身體不論活久活短,最後都變成灰塵,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身見忘掉不是無我啊,只是無身見,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無我,還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見沒有了,只達到人無我的境界,人無我是小乘的果位。
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就是佛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金剛經這一品,再重複老問題,新的解答,須菩提問的老問題,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品中作新的解答,共有五個要點,大家要注意。我在這裡的偈子:
第十七品偈頌
搏空為塊塊非真 粉塊為空空亦塵
罔象玄珠蹤跡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搏空為塊塊非真」,過去講老莊的時候曾經講過,道家有一位譚峭講的話:「搏空為塊,見塊而不見空」,把物質虛空的地方,建築了一個房子,虛空就看不見了,只看見房子,所以搏空為塊,變成一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為空,見空而不見塊」,把物質的物體打破,變成虛空了,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質了。這個就是要我們怎麼樣除去身見。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有身體,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這塊東西擋住的原故;所以我們引用這個道理而說明,搏空為塊塊非真,這一塊物質東西不是實在的。
「粉塊為空空亦塵」,把物質打掉了以後,這個空的境界對不對?如果你保留一個空的境界,這個空也變成了障礙,也變成業塵了。
「罔象玄珠蹤跡杳」,這是莊子的典故,就是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大千世界,是本源的一個投影,第二重投影;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一個投影而已。我們這個身心是投影裡頭的第三重的投影,第三重的反射,所以這個東西啊!罔象裡頭的玄珠,你要回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要在這個地方去瞭解它。
「故留色相幻人人」,但是你不要認為莊嚴世界是假的啊!立假即真,一切皆是虛妄,虛妄也就是真實。所以佛說,我法無實無虛,就是這個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