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一切清淨慧,皆由禪定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1-20 01:06: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切清淨慧,皆由禪定生

「知止」就好像一條韁繩或鎖鍊,
把那顆狂奔、急躁、亂動的心拴住,定在一處,
日久心自然就馴伏了。

  佛法上所說的「禪」分為二大類:一是漸修、一是頓悟。漸修就好比從幼稚園到小學、高中、大學一樣循序漸進的,另外有一種人因前世宿修,忽然看到宇宙萬物的現象,所謂的「春觀百花開,秋見黃葉落」,醒悟世事無常而契悟了智慧與一些道理,也屬漸修。頓悟指的是,聽到佛法或讀誦六祖壇經、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等大乘經典,剎時契悟了本心,開啟了本來具有的無量無邊的智慧與功德。

  我們回過頭再談「漸修」的禪。「漸修」就是漸次修正的意思,它分三個層次,第一步必須先「持戒」,「持戒清淨」了以後,再修「定」,心能「定」了以後,久而「智慧」就自然現前了,佛法的用語「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它雖然有層次上的分別,其實修一就具三,三位是一體的。

  為什麼把「戒」列在前面?是不是佛陀專制不夠慈悲?其實「戒」就像國家的憲法、學校的校規,對一個守法的人來講,「法規」是多餘的,因為他不會去觸犯,卻因有「法規」的保護,隨時都是心安理得的。「戒」是為不知道或已養成壞習慣的人而設的,以軌正他的行為。

  佛法上的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都是在家居士的「戒」,它是有次序的,當你「三皈」後,就有了「基本戒」,如果你能把壞習慣革除,可以逐次的受戒,每個戒的層次是愈來愈細的,它的目的及功用就是要徹底的拔除你的壞習慣,而達到身心清淨,同時另一方面也在養成你「好的習慣」。

  當你「持戒清淨」,心自然的就「定」了下來,所謂「心靜如一潭止水」,煩惱愈來愈少,心結也慢慢打開了,心結打開了,身體方面的疾病自然就消失了,逐漸的就自然產生「智慧」,然後用「智慧」去觀照、斷除自己的煩惱與執著,煩惱與執著永不再起時,就達到了清淨的智慧--淨智。

  漸修除了「戒定慧」外,還有其他的法門,佛經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就是,但都不外乎是三無漏學的延伸。 我國儒家所說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禪」的智慧,「知止」就是「定」,人的心就好像野馬與猿猴一樣,隨時都是急躁、狂野、亂動的,所謂的「心猿意馬」指的就是這個,人就是因為心定不下來,智慧自然無法現前。「知止」就好像一條韁繩或鎖鍊,把那顆狂奔、急躁、亂動的心拴住,定在一處,日久心自然就馴伏了。

  例如我們唸佛、拜佛、誦經或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都能把心專注在它上面,「專心」就是「止」的功夫,當我們的心到達了隨時都能專一、虔誠,沒有妄想或昏沈,維持在絕對平靜的境界,本有的智慧自然就啟發了。所以不管我們做事業、做學問,都必須在這念心上去用功、觀照,心清淨了,自然就會產生「正知正見」(正智),以這種智慧來研究學問,學問一定有成就,從事政治,政治一定很清明。佛經上說「一切清淨慧,皆由禪定生」,可見「禪」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功用。(中台世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9: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