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30
- 最後登錄
- 2025-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25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迦葉笑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完了,就是不可思議。後世到了禪宗,講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有一天上座說法,學生徒弟們都等他講,等了半天他沒有說話,忽然抓起面前講臺上一朵花,那麼一轉,大家也不曉得他什麼意思,誰都不懂,只有他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是典籍的記述。這個「破」字形容得妙極了,大家等了半天,心情都很嚴肅,場面非常莊重,迦葉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來。這一下被佛看到了,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因為迦葉懂了,這是禪宗的開始。
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個是什麼?佛拿一支花那麼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正表示說法者無法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來表達。真正佛法到了最後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說出來都非第一義,都是第二義。無上妙法本來不可說,所以佛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馬上要入涅槃,就要走了。本來他也不想講什麼金剛經,什麼都不想講。根據經典的記載,那時帝釋天人都下來向他跪著請求,你老人家不能這樣搞啊!你多生多世發大願,說大徹大悟之後要度眾生,現在你大徹大悟證道了,你反而要走路,不管大家,這個不行啊!佛講了一句什麼話呢?華嚴經、法華經上都有:「止。止。我法妙難思。」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含義了。他連級續個字,止,止,就是說你停止,你停止,我證得的法,說了你們也不懂。「止」這個字,也告訴了你一念不生全體現。止,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定在這裡,然後你可以懂佛法了。所以說,止,止,我法妙難思,一句話說完了,金剛經都用不著講了。
實際上只有一個止字,就是此心難止,此心止不了。如果能止,一切戒、定、慧,六度萬行,就都從此而建立,從此而發生。所以所有的說法,都是方便;換句話說,佛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於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個東西,如果抓住老師的教育法當成學問就錯了。
關於老師教學生,禪宗大師有幾句話「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如果徒弟的見解與老師一樣的話,減師半德,這個學生減掉老師一半了。假定老師八十歲,徒弟三十歲悟道,見解跟老師一樣,但卻差老師五十年功夫,所以說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學生見解超過了老師,才可以夠得上做徒弟,繼承衣缽。許多大德祖師都感嘆找不到衣缽傳人,就是他說的法,也都是教授法,他說出來的法,是希望你悟道而成佛,見過於師,那就用不著抓住他方便的說法,當成是真實了,這一段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接著轉了一個方向,大家注意!前面都是須菩提,須菩提,接著這裡加了幾個字。
須菩提與佛對答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這裡對須菩提突然加了兩個字,稱為慧命須菩提,好像鳩摩羅什翻譯經典時故意多寫兩個字一樣。其實佛也沒有說什麼法嘛!他只叫我們第一不要把肉體身當成佛;第二,不要著相;第三他說他沒有說法。除了這三個要點外,他并沒有講一個什麼法門!可是,好像有一個人懂了,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大師兄須菩提。懂了就是荷擔如來慧命,所以這裡稱慧命須菩提。佛的弟子裡說般若的空性,須菩提屬第一位證得空性的人。今天我們大家在座學佛的人,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謂然燈也就是這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謂然燈也就是這一盞燈可以點下去,不會熄了,可以傳燈了。
慧命須菩提聽到這裡就懂了,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沒有什麼東西可說的。因為他懂了,所以他擔心一件事。他說:佛啊,「頗有眾生」,他說也許將來有眾生,聽你那麼講,能生起信心嗎?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嘿!佛答的更妙,根本不理他這個問題。
什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這個話很嚴肅了,後世一切眾生都被否定了。什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
這是什麼話!照儒家顧亭林的解釋,就是兩個桶,一桶有水一個空,倒過來倒過去就是那一桶水;是法者,即是非法,是名為法。色身者,即非色身,是名色身,都是這個話。
是啊,表面一看是不通嘛!須菩提一問,將來有些眾生聽你老人家這樣一講,會起信心嗎?佛并沒有說會不會起信心,只說什麼眾生啊?「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所謂眾生,根本就沒有眾生。
聽佛這麼說,我們趕快下課吧!大家也不要聽金剛經了,因為我們都不是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