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90後這一代為什麼一言不合就辭職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1-23 07:0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有調查顯示,90後就業者中,超過50%的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沒有做滿一年,40%的人不能堅持6個月,能堅持三年以上的僅占11%左右。

這種現象在作為社會中堅的70後和80後看來,可能包含著某些負面態度:
辭職=逃避
跳槽=選擇困難
90後=不能吃苦
……
這就是90後工作者的完整面目了嗎?是否只有在一份工作中拿著低微的薪酬、熬著艱苦的環境、應付著很無趣的人——而一無所獲或所獲甚微,這樣才叫不逃避和能吃苦?

事實上,90後的跳槽和辭職行為折射出的是這一代青年人的群體形象和全新的價值觀,以下是五位近一年內有過跳槽經歷的青年人的故事,來看看他們為什麼辭職。

— 1 —
公司:創意無限好,執行火葬場

這裡每個同事都各有特點,每個領導也特別有範,不是在抽煙評書就是在談笑風生,每天都在討論著各種想法。到最後他們都會覺得“我早就說就應該這樣做”,然後沉浸在這種後知後覺的“先見之明”中開始意淫。說好的巴厘島團建,到出發前兩天領導大手一揮改成青島。說走就走,說改就改,這樣才盡顯公司的宏圖偉略,詩意人生。

— 2 —
上司:總監是個傻逼

能力差,完全不懂市場,又不讓下屬發揮,怕被蓋過去。所以我們想嘗試點什麼他都不支援,永遠沒有積極的鼓勵,全是質疑和打壓。一旦有什麼差錯就說是我們效率低,自己逃得乾乾淨淨。

沒理由地加班,他不走我們也不能走,下班前莫名其妙開個會,然後開到晚上九點。

還有最不能忍的!人很下流!開女下屬的黃色玩笑,說話極其猥瑣,還讓我做內容下流的內容策劃(手動白眼)

總之就是很傻很low逼,我什麼都學不到,還得生他的悶氣,不跳槽我傻啊?

— 3 —
自我:探索職業方向

從去年8月到現在,我換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專業所長,實習中發覺不喜歡,還是堅持3個月。第二份是職業光環驅使,喜歡但經驗不足,與上司風格不搭,堅持了8個月,衝動離職。第三份是個人情懷驅動,喜歡且願意去挑戰,現在堅持學習。

過往經歷我學到三點:1.如果再來一次,我會盡可能的去尋找實習機會,探索職業方向;2.職業的匹配要經歷標準時長的檢驗,3個月的實習期儘量堅持,時間不到感覺會不準確。3.如果真的決定離開,別衝動離職,做好準備,找好下家很重要。4.如果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做好本職工作,等風來。

— 4 —
規則:國企升職無希望

辭職前我在一家國企油田工作,實在是太無聊,每天上班除了刷淘寶侃大山,沒有其它事情,你能想像辦公室裡充斥著此起彼伏的阿裡旺旺提示音嗎?給我感覺就是,如果繼續再這裡待下去,我基本可以預見我退休前的最後時光——和現在別無二致,只不過我老了。我說它可預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升職完全看家裡,反正大家都沒事可做,之前一個主管升遷,會議上說他工作怎樣怎樣、作風怎樣怎樣,我滿腦子都是他在辦公室裡泡茶吹牛的畫面……

我才二十幾歲啊~不想三十年過同樣的日子!

— 5 —
文化:老闆連情懷都不和你談

錢少也就算了,我就是受不了老闆(還有整個公司)那種唯利是圖的感覺。我剛加入這家互聯網公司的時候就是沖著(我想像中的)好玩來的,當時的招聘說得好聽什麼開放的氛圍、實現你腦洞的機會、成長的空間吧啦吧啦。其實公司架構極不完善,員工崗位被調來調去,很難有提升。而且我越來越感覺公司的業務偏離我的興趣,老闆真正關心的不是實現你的想法,連情懷都不和你談,要的就是給公司掙錢。

我不太希望工作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希望借工作完成自我實現,同時為公司創造價值,而不是只談價值不談自我。所以新的工作和自己的興趣相關,也能獲得成就感。漲薪不多,但是做得很開心。

90後為什麼愛辭職?

在我的周遭,存在兩種聲音。一種多來自領導上司:“現在的年輕人太矯情,受到點挫折,就想辭職,別說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一點責任感都沒有。”另一種多來自我的朋友:“我感到自己在現有工作中並沒有多少實際獲取,瑣碎平庸,這不是當初我期待的狀況。”

2014年9月,中國青年報就有過一篇相關報導——《85後 90後員工易受挫愛離職怎麼破局》,第一段就有:“那天因為工作中的失誤,我批評了一個剛進公司的90後員工,沒想到他和我當場吵了起來,第二天就辭職了,說在公司內從未得到過成就感,頓時讓我無語了。他為我工作,我支付他薪水,這難道不是成就感嗎?”

這讓我想到我在大學的學生會生活。當時我的不少朋友都在學生會,其中一位朋友就曾表達過在學生會期間的失望。他認為自己像個純粹的苦力,形式主義的活動、收取快遞、充當觀眾、給學院搬東西等,收穫甚少,更令他難受的是,官腔的彌漫和同學間奉承計較的氛圍。大一下半年,他決定退出學生會。

我的一些學長學姐未必認可這樣的決定,道理很簡單:當初談得好好的,流程任務也按計劃安排下去了,怎麼不到一年,說走就走呢?這對部門而言,是一個人手的流失,對部門內部的積極性也可能有打擊。但我倒理解那位朋友的心境,事實上,如果他在學生會期間把自己該做的都完成了,那麼他的退出也應該得到理解,畢竟這在程式上是允許的,是他可以行使的權利。

一個年輕人在成長路上免不了經歷探索期,也就是“試錯”,他唯有在不同的環境和工作間權衡比較,積累經驗,才更可能明白什麼更適合自己,什麼使自己更有歸屬感。任何社會上存在的工作都有其意義,但具體到個人便不能等量視之。辭職,未必是曾經的工作沒有回報、沒有意義,而是當局者在一段探索期後有更清晰的願景要他追尋,或者是他對套路化的生活的一種行動上的抗議。

將90後辭職的原因歸咎於理想氣、眼高手低有失偏頗。恰恰相反,我倒認為90後不惟理想氣,更多存在的,是精明的經濟理性化生物,他們做事會從經濟角度權衡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他們恰恰最不相信口號、情懷,而更喜歡談現實。而精明的人,恰恰抵觸沒有前程的事業、效率低下甚至回報率低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部分90後年輕人在崗位摸索一年半載選擇辭職,這一決定脫不開他們對自己人生的佈局和實利的考量。

還需要納入考量的是時代氛圍。儘管集體主義依然在中國佔有很大分量,但我們將90後所處的時代與60後、70後做個比較,我們就能清楚發現,集體主義已然有降溫跡象(當然,這幾年民族主義的高漲又拉回一把),而自由主義在改革開放三十年明顯抬頭。八九十年代,封鎖暫開,各種思潮奔流,不但令毛時代的諸多口號失靈,也促成了一次青年人獨立意識、自由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更多思考自身價值,開始重新評判集體與個人的關係,並且更加重視自我選擇的能力。“讓你幹什麼,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的管理思維在這樣的背景下勢必遭受質疑,而仍然沿用五六十年代軍事管理方式的企業也會在與重視企業文化,重視員工權益的企業的比較中黯然失色。

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90後青年人每天都會流覽廣泛的資訊,接受各種文化、主義的衝擊。不可否認,90後青年人在剛剛走出象牙塔時,學生氣尚存,可能會對社會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但我們講,這世上一帆風順的事太少了,即便是老一輩的年代,他們在初出茅廬時,又有誰能說自己早有清晰的規劃、實際的考量?90後就業者和企業主的溝通是雙向的,一個缺乏與新人溝通的企業談不上構建新人對企業的歸屬感,青年人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饋,也希望企業不是僅把他當做一個隨意壓榨的奴隸、一枚冷冰冰的螺絲。要知道,這代年輕人大多都是從高考的熔爐中殺出來的,加工廠式的培養、千篇一律的環境,他們為高考備戰的歲月不就是一個典型樣本嗎?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90後愛辭職,這一狀況其實是中國大陸遲到的公民意識的復蘇的一個表現。強調公民意識,就要有主人翁的心態,更加明白自己和社會的關係,更關注自己的權益。青年人在規劃願景上思慮更多,更有辭職的潛在傾向,對他所處企業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促進。MBA課程的一項測試就顯示,90%的高管認為離職是企業最大的挑戰。如此,企業間的競爭,將相應對一家企業的人文環境、執行效率等因素做出更多要求,在人才的競爭中,更多輩分成見、領導崇拜或故步自封的企業將敗下陣來,這對追求競爭力的大陸企業市場是良性的。

最後,我們不妨用兩句前人的話收尾。前一句出自但丁:“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後一句話來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9 22: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