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二十六品-004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1-24 06:12: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

  我們上次講到法身非相這一品還沒有作結論,現在我們再反複的作一個研究。中國的佛教與佛法,到了唐代禪宗的興起,提倡以金剛經為標準。金剛經同禪宗的關係,從這一品可以發現,是教授法的特別,這種教授是引導性的,啟發性的,而且是正反幾面一起來的。像第二十六品講到見佛的問題,佛問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對不對?須菩提答覆說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卻把他批駁了。佛說假使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以有形象的佛來看佛的話,那麼轉輪聖王的色相和威德興佛一樣的相好莊嚴,也可以算是佛了。這是一個問題。於是須菩提就講,照這樣一說,我理解了,懂得不應該以三十二相看如來,不應該以色相來看佛。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們上次也討論過,學佛做工夫,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著色相的。譬如我們用功的人說,你今天氣色好,你精神很飽滿,還老返童了,這些都是著色相的觀念。因為色相不實在,色相不久長,是暫時的,只是法身本體的暫時起用,不是真實的。色相不是果,不是種性,所以用這個道理而加以說明,并且用偈子做結論,特別告誡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道理我們上次提到過,包括的意義很多了,凡是我們學佛的人,都要深深的思考一下。
  第二個問題,這一品裡提到轉輪聖王的問題,我們上次也提到過。一般研究佛法,往往把佛法完全解釋成出世的思想;其實在佛經上再三提到轉輪聖王的功德。佛在華嚴經上也提到,只有十地的菩薩,才能轉身為轉輪聖王,才能使天下太平。轉輪聖王是曠代一人,歷史上經過上千年,或者幾百年才會出現;等於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人類社會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轉輪聖王莫大的功德,才能夠造成一個時代的太平;所以,佛再三讚嘆轉輪聖王的威德。一個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轉輪聖王也不容易,要許多的善行,許多的功德修成。世間法與佛的功德之間,只差了一點,就是般若智慧。轉輪聖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為沒有明心見性;轉輪聖王如果明心見性了,也可以成在家佛。
  華嚴經裡所標榜的,好幾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經悟道了。我們上次也提起過,佛經上所說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義包括很多,佛說地獄有十王,雖然都是鬼王,但是我們還不容易當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說在惡道中現身而教化眾生,也就是功德成就的菩薩境界。天人境界裡,欲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昇為天王,換句話說,在人中做一個領導,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樣的困難。其中的不同就是見地方面,也就是見道的問題。
  這一品所講的是色、聲都不能見道,也就是整個金剛經上所講的不能著相。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見得法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四大原則,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見得法身,所以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都錯了。
  他為什麼不說以色見如來,以音聲見如來呢?是故意把這個「如來」用作「我」嗎?這個決不是翻譯的手法。所謂明心見性,最後就是宇宙同體,萬物同源的這個「我」的問題,是找到生命本來的「我」的問題。這一個離開聲色一切都不著,一切不住,就是大乘的心印,「無住、無相、無願。」金剛經大部分所說的就是這三個要點。到達了這個境界,離開了這個聲色,才能見道,真見到佛,也真見到「我」。
  但是這個見又是什麼見呢?是見「根本智」,就是實相般若法身之體,是見到根本智法身之體。當一切都無著,一切都不住,就是見法身之體根本智。但沒有大徹大悟,還沒有見「後得智」。拿禪宗來講,所謂破三關,到這個境界可以說是破掉了初關;這也就是後世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然見人不是人,見鬼不是鬼,什麼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16: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