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月湧大江流
這念心
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眾生
起了邪見,就變成魔了
這念心,一般人不知道去用它。中庸裡說:「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就是說把這念心放開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都在這念心當中;。把心收回來,什麼人都找不到,小偷偷不了,強盜也搶不了。佛法上講,放之則周沙界,收之則一微塵;確實我們這念心神通妙用,不可思議。這就是道。道是什麼?這念心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眾生,起了邪見就變成魔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但是國家的主人翁,而且是宇宙的主人翁。如此,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大富大貴嗎,這麼一想,心馬上落實下來,人生更充實更有意義了,這就是禪的道理。
剛才講過,禪到了最高境界就是不可說。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個陶淵明,他有一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就是禪的意境。這裡所說的山氣是什麼?飛鳥是什麼?飛鳥是指這念心的自在,山氣指的就是心境。而「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上所說的真心、自在。「欲辯已忘言」,說出來就不是了,但也不妨說一說。
禪的意境有深有淺,淺有淺得、深有深得,就好像學問成就的次第一般,從幼稚園、小學,一直到大學。悟境也是一樣地,深淺迥然不同。古人有所謂大悟幾百次、小悟幾千次,就是指心境開拓的層次,和對宇宙人生看法的突破。如何融洽心與境,這就是屬於禪的問題。(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廣義的,一種是狹義的。廣義來講,是指這念心對外面萬事萬物的看法,一個是事,一個是理。)悟到「禪」。事與理就能夠圓融、自在,則挑柴運米、迎賓送客無不是道。外境雖然千變萬化,心境卻始終一如,了了常知;這就是中道,這就是實相。中道就是指我們這念心達到這個境界,雖是不可說,但一說出來就是恰到好處;雖然不經過思慮,卻是無思而得,此即是禪的妙用。(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