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心理引言:西方有句諺語: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生活裡我們是不是總會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難以置信的事:忽悲忽喜、勃然大怒、破口大駡、舉止失常……不要忽略這些失控的經歷,試著去瞭解自己的陰暗面吧,它是我們的朋友,可以釋放我們的潛質,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本質。 ——心靈咖啡網
西方有句諺語: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生活裡我們是不是總會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難以置信的事:忽悲忽喜、勃然大怒、破口大駡、舉止失常……不要忽略這些失控的經歷,試著去瞭解自己的陰暗面吧,它是我們的朋友,可以釋放我們的潛質,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本質。
麥當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在鏡頭之外的不當舉止:“我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容易發火,個性強烈,脾氣同樣強烈。”我們佩服她的勇氣,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她一樣承認自己的陰暗面,也就是被我們有意無意隱藏起來的、不希望別人看到的“黑暗”的那一面。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更不用說是公開承認了。但如果你稍微看過一些心理學的書,你就會知道,人的性格是有兩面性的,每個人都有其性格的陽光面和陰暗面。
我們這裡所說的陰暗面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陰影自我”,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他的理論以“集體無意識”為基礎,也就是每個人都有的特質,陰影自我就是其一,是我們精神中的一種動物本能。我們不自覺地隱藏這一面,與我們的人格面具(我們想要向他人展示的一面)剛好相對。同時,陰影自我是與我們的求生本能相關聯的,當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時,它就會出現。
內心的“陰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歲的會計Julie最近被自己性格中富於攻擊性的一面所困擾:“那個平日總是彬彬有禮的‘我’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出言不遜、挑起爭端的陌生人。事後我總是把這些情況歸咎於醉酒和壓力,我從來不敢去想:這可能就是我的真面目。”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安•克斯門特博士充分理解這種恐懼:“要接受自己的陰暗面,就要首先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這可能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它意味著要接受自己不受人喜歡、不適合社交的一面。”
但是,如果陰暗面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朋友呢?如果接受陰暗面可以使我們開發自己的潛質、進一步瞭解自我呢?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把“陰影自我”與“性格陰暗”畫上等號。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心理學高級講師邁克•鄧尼斯博士就很想糾正這一誤解:“其實陰影自我也會帶來一些好處,只是受到限制,沒有表現出來。”鄧尼斯解釋說,從童年時期開始,我們就開始留意哪些事情是不被社會允許的,比如打架;哪些事情是不被家庭允許的,比如過於內向。於是我們學會了把這些不受歡迎的行為壓抑到陰影自我裡面,由於缺乏表達,這些行為就變成埋藏著的定時炸彈,又像是隨時準備出來搗亂的小淘氣包。麥當娜也在分析自己成長經歷的時候承認,嚴格的天主教家庭教育使她擁有了反叛意識強烈的陰影自我。
Julie認為,這一說法也可以解釋她最近強烈的攻擊性:“我是家裡唯一的女兒,所以一直都被家裡人當作寶貝,他們希望我成為完美的公主,所以每次父親和兄弟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都不得不擺出一副乖巧文靜的樣子,儘管我也很喜歡運動,卻不被允許參與。因為男孩子好動調皮是天經地義的,而女孩子卻必須做到溫柔、端莊。
我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所以一直壓制自己,直到我離開家去外地上大學,我才發現自己的脾氣變得很暴躁。在課堂以及公眾場合我是標準的模範學生,但和男朋友吵架的時候我就完全失控,我會尖叫、亂扔東西。事後我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這麼大的火氣都是從哪裡來的。”
Julie的症狀已經可以叫做“人格分裂”,當我們的精神不自覺地排斥某些想法或行為,並將它們集中成一個單獨的人格(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受到排斥的人格會在情緒爆發的時候浮現,就會發生人格分裂,讓人變得好像被鬼附身似的。
陰影自我並不包含在我們的精神中,它是原始的、不協調的,有著自毀傾向。任何強烈的情感都可能成為陰影自我的觸發器,比如憤怒、壓抑、愛。酒精、藥物等降低自製力的物質,也能夠促使陰影自我浮現出來。榮格認為,它是我們的第二自我,會在我們處於震驚、迷惑、猶豫不決等狀態時浮現出來,並掌控我們的行動。
“陰影”也會投射
36歲的教師Maxine在一個大家庭裡長大,有著非常傳統的價值觀,當她發現好友與一位有婦之夫有染的時候怒不可遏:“我對她說‘你能偷她的老公,也就能偷我的老公。’後來我好友的外遇告終了,我們的友誼也無法恢復。”兩年之後,Maxine自己也有了外遇,對方是她丈夫的一位朋友。“我覺得我的另一面突然爆發了,像中邪一樣,把我嚇壞了。”她終於意識到,當年斥責朋友容易,如今承認自己也是同道中人就難了。
這便是陰影自我所導致的投射現象,這是一種防禦機制,會將我們的陰影自我投射到他人身上。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某個人特別難以共處,或者某個人的某些行為特別使人厭惡,而我們這樣覺得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陰影自我中也有同樣的惱人特徵。
42歲的醫療保健經理Anna承認,她曾經將自己的陰影自我投射到一位元同事身上。“她總是嘮叨不停,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怎麼看她都特別不順眼。”
後來Anna與丈夫關係不合,在婚姻諮詢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實。“我丈夫對我最大的不滿是我經常吐苦水,不理會他的感受。我驚異地發現,我那位‘煩人’的同事在公司什麼樣,我在家裡就是什麼樣。意識到這點之後,我學會了留心注意丈夫的需求,對我那位同事也耐心多了。”
“陰影”是雙刃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並不能消滅陰影自我,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控制它,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德爾•馬德斯博士說:“瞭解陰影自我之後,我知道自己將要作出哪種反應,於是我就能改變尚未作出的反應。”
另外,許多書籍、戲劇以及電影,如《星球大戰》等,都是在作者探索陰影自我的過程中誕生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暢銷書作家,探索陰影自我總是件好事,我們可以尋找徘徊在“黑暗面”中的潛質,而不是活在恐懼當中。
鄧尼斯也認為直面陰影自我是有益的:“我們應該掌握自己的所有特質,如果有某個意識不到的層面,就無從談到理解自我。我們應該把它融合到性格中去,否則它就是我們的桎梏,因為缺了它,我們只是半個人,是對自我的拙劣模仿而已。”
亞特蘭大榮格學會的專家把陰影自我比喻為肥料:又髒又臭,但是如果使用得當,可以讓我們種出的花朵更好、更漂亮。所以,探索陰影自我非但沒有危害,反而可以釋放我們的潛質,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本質。榮格說,意識到我們心裡藏著這樣一個對手,可以使人活得更謙卑、更充實。另外,如果要壓制那些不想表露的陰暗面,要花費很大精力。學會接受陰影自我,還可以把這些精力省下來。
Julie已經體會到接受陰影自我帶來的好處:“現在我經常做運動,打一個小時網球之後,我的火氣減小很多。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上我也更有自信,敢於承認陰影自我是我的一部分了。”
如何認識你的陰影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個人都有陰影自我,但每個人的陰影自我又各不相同。完成下列練習可以説明你熟悉自己的陰影自我。答題時請記下答案,作為分析的依據。
1.列出你討厭的五類特徵,並找一個讓你討厭的同性,看看他/她符合其中哪幾類特徵。
2.回憶一個你曾經發火或反應過激的場景,找出惹你發火的因素,是因為某人的言行嗎?
3.小時候你是否曾經有過諸如“造反派”“小機靈”“掃把星”之類的綽號?成年之後,你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嗎?會刻意與人保持距離嗎?會大聲講話以博取他人的注意嗎?對於你的每個答案,寫下與之相反的角色或行為。
4.你曾經夢到或幻想過做一些使自己覺得震驚甚至厭惡的事嗎?
5.當朋友挑剔你性格的某一方面時,你曾經覺得憤怒並否認嗎?
6.你是否曾經夢到赤身裸體或奇裝異服地出現在某個重要場合?如果有,是怎樣的場合?約會?上學或上班?與朋友或家人聚會?
整理1~5題的答案,將重複的特徵歸組。這些是你的陰影自我中占主導地位的特徵。然後看第6題的答案,這就是你的生活中受陰影自我影響最為顯著的領域。
如果夢與多位朋友有關,你就要問問自己,是否與這些朋友坦誠相待?或者你想改變自己在朋友之間的形象?
善用陰影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記夢法
“陰影自我經常表現為夢境中的某個人物,而且是與你同性、年齡相近的人物,這個人使你感到不適或恐懼,或者追趕你。”邁克•鄧尼斯博士說。記下這些夢的情節和夢中的情緒,它們可以揭示出你的很多焦慮和欲望。
2.速記法
每天早上拿一疊A4紙,起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腦海中浮現出的所有念頭都記在紙上,不要考慮字跡工整或者語句流暢的問題,至少寫兩頁,每頁都要寫滿。這一方法有助於你越過有意識的思維,直接接觸陰影自我,找出你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3.創作法
榮格認為用油畫、素描、雕塑等手段可以表現出我們的陰影自我。此法與美術天賦無關,目標在於找出可以代表陰影自我的符號,如果你實在不擅長美術,可以改用聽音樂、演奏、舞蹈、寫作、烹飪、塗鴉等手段。
4.嘗試法
榮格認為要利用陰影自我、發掘潛質,就必須去嘗試不熟悉的事物。列出“如果我是那種人”你會去做的事情,如攀岩、獨自去影院等,每月嘗試其中一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