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不行動就帶不來價值,所以我們要重視行動的力量。”這是李踐發自肺腑的一句話,他那傳奇性的經歷本身就向我們證明了行動的價值。
誰都難以想像李踐曾經有過這樣的過去:“文革”時期的他因父母被發配到邊疆而寄宿在外祖母家,由於難以忍受農村的貧窮和饑餓,七八歲的他就被迫到城裡流浪。
夜晚露宿在火車站時又受到乞丐們的侮辱,向他們叫爺爺還要跪著爬過去。家境貧寒的他直到念中學時學習成績都不好——那時的李踐成了膽小、懦弱、自卑、害怕困難、挫折的代名詞。
1992年,業餘時間教武術的李踐偶然結識了一位教跆拳道的美國人,對方提出互相交換學習的請求從此徹底改變了李踐。
如果說中國武術強調的是戰勝對手的話,那麼跆拳道則強調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沒有勇氣、沒有信心、沒有目標和信念,所以需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跆拳道正是通過嚴格的肉體上的訓練來達到這種精神上的修煉。
這之後,李踐——這位武場上的得“道”者又在鑽研成功學的基礎上從哲學的高度領悟了成功人生的真諦。從此,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知行合一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甚至把成功學的理念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才最終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
1998年,風弛公司成為雲南省政府推薦的首家民營申報上市企業,1999年底,風馳廣告公司又正式加盟了李嘉誠所屬TOM集團。
雖然李踐的成功學講座極富感染力,但他絕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書本上的講師,他更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用他的話說:“我重視實踐力,我的有關成功學的方法和理論來源於不斷地去做。”這便是李踐和他的行動成功學帶給我們的啟示。
才經故事
1. 有意識地“折磨”自己
跆拳道講究戰勝自己,為了能做到這一點,有一度李踐特別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的意志力。他選擇從為別人服務做起,通過從事艱苦的勞動以培養自己積極的心態。
那時他利用晚上下班以後的時間,來到街邊義務為過往的自行車打氣。夏天,他常常幹得汗流浹背;冬天,別人穿著厚厚的衣服還覺得冷,而他身穿短袖衣服還頭上冒汗。
有時,他還自己跑到宵夜攤上去為人家做小工,幫助洗碗、做湯圓什麼的,別人都是兩手搓一個湯圓,可他卻一隻手中就搓兩個湯圓。每天他都是幹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第二天一早,沖個涼水澡,他便又精神抖擻地去上班了。
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他還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嚴格遵守每天的計畫,就是不睡覺也要把當天的事情做完。他還長期約束著自己過清教徒般的生活:不抽煙、不喝酒、不進歌舞廳、不談戀愛,幾乎沒有一點娛樂。
也許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這些做法有些不可理解,但李踐正是通過這些作法來培養自己的毅力,因為跆拳道中講究的就是這種“堅韌自強”的精神,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對這種精神進行修煉。
2. 創造公私分明的企業環境
李踐雖然是公司的老闆,但公司中也還有其他的股東,為了創造一種良好的公司環境,他下決心從點滴小事上都做到公私分明,這一點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的確不容易。
就說借車這種小事,只要朋友來向他借車,他總是借出自己的私車,車子被撞壞了,他就自己掏腰包修。前前後後換了三輛車,也都是他自己出錢買的。每個月他的手機費都要超標幾千元,這些錢他也是自己掏腰包承擔,從不向公司多報一分錢。
當公司經營中出現虧損的時候,雖然不是因為他的原因造成的,但他還是按照總經理目標責任制的規定用自己的股份進行賠償,以減少員工和股東的利益損失。
最令人欽佩的還是他對親人的嚴格要求。當初他的妹妹想來他的公司工作時,李踐就明確表示:來可以,不過得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即先來看自行車。妹妹聽後當然有意見了,但李踐卻解釋道:如果你連看自行車都做不了,其他工作你就更做不了了。
最後妹妹只好從看自行車做起,然後去做了業務員,由於她自己的工作出色,最後根據業績競選成為了部門經理。處理公私分明的幾件事都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李踐的“知行合一”。
李踐在演講中常常愛舉這樣一個例子:在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是個私生女而被別人看不起,她自己也感到很自卑。她生活中的惟一樂趣是聽鎮上新來的一位牧師的佈道。
有一天散場後,牧師叫住她問:“你的父母是誰?”這個簡單的問題令她當時感到非常難堪,牧師似乎看出了這背後的秘密,他平靜地對這個小女孩說:“我明白了,你是上帝的孩子,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記住,過去不等於未來。”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句話便深深地影響到了這個小女孩的命運,她從此戰勝了自我,通過艱苦的努力,最終成為了田納西州的州長。
這個故事也給了李踐深深的啟發,他說,很多人都知道應當如何去做,可是在付諸行動的時候,卻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做到身體力行,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知易行難”的道理吧。但當一個人真正悟出道理來的時候,把理論化為行動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才經錦囊(李踐)
1. 付出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貧窮
行動的實質就是付出。要成功,就必須明白捨得的道理,舍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有一個寓言講得非常深刻:甲乙兩人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王查看過功勞簿後說:“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惡,准許投胎為人。但是現在只有兩種人可供選擇:付出的人與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必須過付出、給予的人生,另一個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人生。”說完讓他倆慎重選擇。
甲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先說道:“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乙這時已別無選擇,就表示甘願過付出、給予的生活。閻王聽後於是判決道:“甲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輩子當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別人施捨。乙過付出、給予的人生,來世做富翁,佈施行善,幫助別人。”
由此可見,付出就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貧窮,快行動起來,用行動表現你的“富有”。
2. 具有瓦倫達心態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專心致志於做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意義、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成“瓦倫達心態”。凡事先行動起來的一個主要好處,就在於容易到達“瓦倫達心態”,因為一旦迅速進入行動狀態後,就來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戰,只有一條路走到黑,這樣反而容易成功。
無論是走在地獄還是天堂,“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這就是瓦倫達心態,向著目標,心無旁騖地前進,這是每一個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
3. 如何知行合一
心態、目標、時間管理和行動,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回答是:四者同等重要。因為從成功學的角度來看,它們是四位一體,不可分離的。
改變心態的時候,行動就開始了;確定目標的時候,行動就開始了;時間管理的時候,行動就開始了。而行動,則必然是心態改變了,目標確定了,時間管理開始了。心態、目標、時間管理三者集中在行動上,三者的表徵是“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