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理引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To be yourself”!成為你自己的概念被很多人傳播著,但是越傳越沒有了味道。我們開始認識自我,審視他,或許我們會成為我們自己,但是在各種誘因的外界作用和複雜高速變化的內心機制下,我們很有可能還會盲從、困惑。這就需要我們自己要懂得經營自我,完善自我。有時候,人生就是像做一場生意,需要用心地去經營才行! ——心靈咖啡網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To be yourself”!成為你自己的概念被很多人傳播著,但是越傳越沒有了味道。我們開始認識自我,審視他,或許我們會成為我們自己,但是在各種誘因的外界作用和複雜高速變化的內心機制下,我們很有可能還會盲從、困惑。這就需要我們自己要懂得經營自我,完善自我。有時候,人生就是像做一場生意,需要用心地去經營才行!
不給自己一個目標,休想得到命運的垂青
如果你仔細觀察生活和周圍,你會驚奇地發現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在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接受完教育,然後找一份工作開始從事某一種行業。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很多人選擇不斷地跳槽或渾渾噩噩地“混班”,在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苦惱。
目標導向作用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你只有明確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樣的人。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做過一項目標導向人生的跟蹤性社會調查,對學院裡一群各方面條件相當的年輕人做了一個調查,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而這項調查一直跟蹤了25年,驚訝地發現那些3%的有長期目標的人,25年裡一直抱著目標努力不懈,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精英。10%的那些人生活在中上層;60%的那些人生活在中下層;27%的沒有目標的人生活很差勁,常常失業。
從心理層面上說,外界的刺激導致我們內在出現動機或欲望,如果這時候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可以導向行為,通過行為來改變以獲得成就來滿足自己內心起初的動機或欲望。導向作用很重要,如果缺少這一環,常常會讓人無法適從。所以,當我們看不清前方的路時,看不清未來時,不妨靜下心來問自己,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倘若你不給自己一個目標,休想得到命運的垂青!
精英總是善於將長處轉化為成效
心理教育學關於人的智力問題很多種理論,有一種持智力多元化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各種智力在人的身上發展是不平衡的。每個人的智力都有所特長,如有些人音樂方面的智力水準高,那麼在其他方面表現的就平平。根據這項研究,專家發現了一個規律——幾乎所有事業有所成就的人,不論智力高低,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擔任什麼職務,他們都做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術業有專攻,精於最擅長的領域往往會做出成績,至少讓自己感到興奮的成績。尤其是在職場上,一個人要想與眾不同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價值,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那些精英們往往都是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最大,並且轉化成為績效。所以,人要揚長避短,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努力把自己能做好的做到最好,對自己所擅長的東西投入精力,並為此付出汗水和代價,一定會有所獲!
別讓眼睛老去,才不會讓心靈荒蕪
如果你足夠強大,你會發現感謝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和挫折,厄運與災難。如果沒有它們,貌似很難真正的成熟。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好不容易開墾了一個美麗的莊園,結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雷電摧毀了一切。年輕人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茶飯不思,眼睛都熬出血絲。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年過7旬的祖母得知前來告訴他:“孩子,莊園毀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光澤,一天天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能看見希望呢?”結果在老人的勸說下,年輕人重新振作,將燒毀的樹木加工成了木炭出售,大大賺了一筆,然後利用這些錢又重新開發莊園。
別讓眼睛老去, 才不會讓心靈荒蕪。我們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學業的挫折、情感的困惑、職業的迷茫、人際的失敗……這些都會讓我們內心糾結、肝腸寸斷,不好受!評價一個人能力問題,除了看他的智商、情商還要看的挫折商。能在逆境中生長的人,或者能夠接受挫折洗禮的人,每次都會強化內心的自我。所以,讓眼睛保持年輕,才能讓心靈繁茂!
不要自我設限,走好心靈的獨木橋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面臨許多害怕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劃地自限,使無限的潛能只能轉化為有限的成就。人很多時候就像心理學家所做實驗中的跳蚤,用一個透明的玻璃杯罩住跳蚤,跳蚤始終跳不出去,經歷無數次之後,當玻璃杯打開的時候,這只跳蚤竟然不跳了。為什麼呢?因為玻璃罩已經深入潛意識中,罩在了跳蚤的心靈上了。跳蚤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了。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叫做“自我設限”。
人們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築起界限,或者生活在別人強加給自己的限制中。這些限制中,有家人朋友強加的,但更多的是自己給自己設限的。而人一旦自我設限,就等於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設計一個獨木橋實驗,就是獨木橋下用安全網和玻璃隔了一層,底下全是毒蛇,然後在昏暗的燈光下讓學生走獨木橋,大部分學生聽到毒蛇“滋滋”的聲音都不敢走。結果只有三個學生走過,後來弗洛姆打開實驗室的燈,學生們都驚訝地發現,原來走獨木橋受不到一點來自毒蛇的危險。弗洛姆告訴學生們,其實人生就如這橋,本身並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給自己造成了心理威懾。於是,我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如果我們在走心靈的獨木橋時,能夠忘記背景,忽略險惡,專心走好自己腳下的路,也許我們會輕鬆地走過去!
自負盈虧的人生,容不得我們胡亂地經營,因為沒有太多流動的資本!我們能做的只有好生地經營著,不斷地完善和補充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