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佛法是為度眾生的,要圓融不是呆板的,若是一成不變,自度還可以,不能度他,此菩薩法與二乘法有許多不相同之處。唐朝道宣律師戒律精嚴,住在山上,很有道行,每天都由天人來供飯。有一天窺基大師來看他,兩人談了很久,窺基是不拘小節的,道宣對窺基並不太重視,談後窺基即辭別下山,但這一日天人未來送供。次日道宣問天人昨天何以不來,天人說昨天我來了,有大乘菩薩在山上,天龍八部太多了,我沒有機會上來,故沒有送,請原諒。可見大乘菩薩外表要隨順眾生,表面形跡並不太重要。心中一念不生即可以禮敬十方一切諸佛,心中無妄念即是恭敬,學佛無他,二六時中保持清淨心而已。心要平要靜,自然會生觀照作用,此是學佛的總綱,不如此就會走冤枉路。親近善知識,要找心地清淨的及清涼自在的人,向他學習。如果這位善知識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是社會上的大忙人,熱惱逼人,千萬不要親近他。
◎ 本來面目即是本性,眾生無始以來迷了,流轉六道,認為是自然的、當然的,久已忘卻了本性。有人以為祖師都是再來人,我們凡夫焉能比得了,此種自暴自棄的想法,實已違佛之本懷。成就大事業均是老實人,有小聰明小智慧所謂世智辯聰的人,不會有成就的,因其心不老實。老實人妄念少,老師教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懷疑分辯,出餿主意。看起來呆頭呆腦好像傻瓜似的,這種人是真正的法器,古來大德選弟子、傳授衣就選這種人。
◎ 有人說老實念佛就夠了,不必讀誦經典、研究教義,或參加講經法會。須知「老實」二字談何容易,念佛的義趣一毫不明,焉能老實?《十六觀經》上說:求生淨土應讀誦大乘,明第一義。印光法師是淨土宗祖師,主張念佛,他所列念佛人應讀的經典包括淨土三經、《金剛》、《法華》、《楞嚴》在內,有五六十種之多,並非只念佛號而不看經。還有一部份學者,專門研究佛經,手不釋卷,博學多聞,但從來不曾燒一柱香,頂一次禮,對三寶不加恭敬。其實這種人所了解的是似是而非,自誤誤人。因為他不信,所以談不上解與行,如果他真正了解的話,自然會感戴佛恩,五體投地,不惜犧牲性命,為法忘軀。如須菩提聞《金剛經》後,深解義趣,涕淚悲泣歎為第一希有功德,是真正了解經的真實義才會如此。
◎ 末法時期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魔已混進佛門。凡是心外求法的均是魔,五欲六塵是魔,障礙我們明心見性的是魔,修有漏果報的是魔,修四禪八定的也是魔。人人都愛魔,電影院排長龍,場場客滿;一家人圍攏來看電視,耽誤正業。而參加法會聽《華嚴經》的人,以台北市說,每十萬人中最多只有三、四人。現在學佛的人,變為魔眷屬或變為外道者甚多,自己不覺得而已。
◎ 一切眾生流轉六道,其原因即是第八識中之根本無明;有了無明,原有的光明失掉了。無始以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怎樣起來的,何時起來的,什麼原因起來的,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交代清楚的。無明本身沒有體,是假的,是虛妄的,而其作用則了不起,無明的根本即是真如本性,無明有生滅,而真如是不生滅的。
◎ 前五識依根立名,接受境界的作用,屬於了別,不是分別,第六識是分別,六根接觸六塵,現行熏習種子。阿賴耶識中之種子無形相而確實存在,凡夫無法認識,但佛菩薩看得清楚,是有跡象的。攀緣心指第六識,攀即攀緣,指能緣的心,下邊緣字是所緣的境界,能所接觸時即能分別是第六識。眾生以第六識當作真心,其實他是妄本,幫助第七識執著,以四大假合之身當作自己,六塵緣影當作真心。果能接受佛的教訓,捨妄求真,轉識成智,就成功了。
◎ 對於事對於理一切明達,而後觀一切法知萬法因緣生。《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用此種觀念修一切善業,不執著,不污染,即得「不壞意」。此不壞意是指不能加以破壞的,如名聞利養、生死以及有漏事業等等都是可以破壞的,這些東西全不要,還破壞什麼?惟有如此才能得到不壞意。故經云:「菩薩已得不壞意,修行一切諸善業。」
◎ 供養佛應以最上最好的供品,表示至誠懇切之心。對上是供養,對眾生是布施,布施是破慳貪的。布施供養應盡心盡力,但決不勉強,沒有財力,隨喜亦是一樣有功德,何況念佛不花一文錢,念到一心不亂是真供養。故經云:「專心想念於諸佛,一切世間大明燈,十方所有諸如來,靡不現前如目。」
◎ 學佛必須發大心,萬萬不可有倚賴心,要有獨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傑都是由無依無靠的環境中起來的。佛所說的歸依三寶,依靠三寶,是教眾生依照佛的教訓,自行起修,不是依賴佛菩薩賜與什麼。
◎ 古來大德有修有證者,並非每人均作大廟住持,有仍然住山清修,等待時節因緣者。作住持也要有福報,有能力領導同修,沒有福報的人無法調御大眾。如欲度生而使其輕慢毀謗,造無間業,反而不慈悲。蓋作一住持責任甚大,必須傳道授業,領眾修行,宏法利生;如作不到,即有虧職責,罪過彌天。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