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5-11
- 最後登錄
- 2024-1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0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瑜伽師地論》中謂善知識應俱備八個條件:品德俱優,多聞,證有果位,大慈大悲,無畏,堪忍,不厭不疲,具足辯才。若不具備以上八條,謂之似善知識。
◎ 用下列十種方法教導眾生者,謂之善知識:勸發菩提心,增長善根,凡能聞到佛法者均係夙有善根,令其增長,勸修六度萬行,一切境界能得解脫自在,成就一切眾生,能得辯才無礙,不著世間法,於一切劫修行無厭,安住在普賢行上,令入一切佛智,入佛知見。
◎ 真善知識是能辨別善惡因果;厭棄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而勤求涅槃;有大悲心,修六度萬行;修一切善,離一切相;無障礙修學普賢行門。
◎ 世間成就與出世間的成就,實質上不相同。世間法考取大專聯考,有的可以在學校混四年,拿到一張文憑;學佛不能混,破一分無明才能見一分本性、證一分法身。去無明是自己的功夫,並不簡單。心清淨即是離相,能執所執全是空的;對此理相信,而境界現前自己仍無把握。古來祖師大德深解義趣,自然可以轉境界,我們作不到,唯有常常讀誦大乘經典。念一遍即提高一次警覺,常常熏習,天天念即天天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在行的方面,再加以持戒修福念佛。以此為入門,轉凡成聖並非今生作不到的事,要看行人之志願如何耳!
◎ 涅槃梵語譯為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圓滿對真本而說,寂滅對妄本而說。所謂妄本即無始生死根本,凡夫迷而不覺,吃了大虧。涅槃亦有三種說法:有餘涅槃。證得涅槃之後還有身體在,如佛在世時,有已證阿羅漢而身體尚存在者屬之。涅槃不生不滅義,證得之後,身仍在人間。無餘涅槃。身體不要了,不要再到人間來了。可見是在活著的時候證得的;不但涅槃如此,往生亦如此。性淨涅槃,即本來自性清淨之本體。
◎ 依文字起觀照。佛的一切經典,全是由真性理體中流露出來的,全屬般若,不懂般若即無法學大乘。觀照就是般若現前,真性菩提可能透露出來少分。
◎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自了,原為度眾生,方與彌陀本願相合。修淨土法門正為滿此大願,若僅僅念佛求生,恐品位不高,不能滿願。
◎ 眾生心淨則見佛,佛無時無處不現身;聞法亦如是,如以清淨心看經,其義如泉湧。見解行持不同於世俗,一動感情即起障礙,如想得自在,無其他路可走,只有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心,此是過來人的經驗談。
◎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有何意義?如僅為了衣食利祿,則人生毫無價值可言。爭名奪利必須心毒手辣,造諸眾罪,來生更受苦報,人無智慧必走此路。貪心斷了即了生死,依《金剛經》說身命尚可布施,還貪什麼?自殺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為何不犧牲一切,為眾生做點事,把這一生的精神體力供獻給社會國家,服務人群。先從身見上轉,轉為妙觀察智。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得無歡喜心,失無婉惜心,無得失之心即了生死,無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現在就幹,即與佛菩薩一樣。
◎ 菩薩自度度他,自他平等,不如此修,與本性不相應。正覺是覺悟覺察絕對正確,凡夫迷而不覺,小乘羅漢及辟支佛均為正覺,以正法自覺謂之正覺。小乘人不平等,自度而不發心度人,是被動的度生,不求他,他不度;菩薩為不請之友。度生本來不易,眾生不肯接受還要找麻煩。大乘佛法開頭難,從初發心到初住難走,初住以上的境界,愈走愈容易;小乘則反是。以念佛法門而言,得到理一心不亂,可以到圓初住以上境界。平常把人我是非利害丟得乾乾淨淨,即能得一心;如仍然有人我是非,不但理一心得不到,事一心也得不到。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