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拾遺物語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煙,揮筆寫下千古名句。
多少年來,“無欲則剛”成了無數中國人的精神指南。
但細思之,這話有問題。“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那是因為山石沒有生命。
有生命的人怎能沒有欲望呢,羅素說:“所有人的行為都被欲望驅動著。”
所以,與其選擇做不到的“無欲則剛”,不如選擇做得到的“大欲則剛”。既然無法放棄“野心”和夢想,不如樹立遠大的“野心”和夢想,在通往“野心”和夢想的道路上,無視一切其他欲望。
1、西元前206年,範增設下鴻門宴。
讓項羽在宴會之上殺了劉邦。
項羽不屑:為何要斬殺他?
範增說:“劉邦居山東時,又貪財又好色,但現在他進入咸陽後,封秦財物於府庫,不取分文。
美女如此多,他卻不奪一個,可見他的志向一定不小。”項羽不聽勸,後終敗于劉邦。
1946年,重慶談判時,蔣介石對秘書陳佈雷說:“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
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
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決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
後來,國軍終敗於解放軍。
人不是無欲則剛,而是大欲則剛。
2、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
梁啟超苦勸譚嗣同東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之搜捕。但譚嗣同毅然拒絕,他說:“各國的變法,無不流血而成。
現在中國沒有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正是國家之所以不強盛的原因。如果有願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請從我開始。”不久,譚嗣同被捕。他在獄中寫下了千古絕唱:“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9月28日,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
砍頭前,譚嗣同大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不懼生死,不是因為無欲,而是心存“變法救國”之大欲。
上報家國,下救黔首。鐵血丹心,大欲則剛。
3、1953年,中央設立歷史研究委員會,並決定在中科院設立上古、中古、近代三個研究所。
擬請郭沫若、陳寅恪、範文瀾擔任三所所長
隨後,汪篯帶著郭沫若親筆信來到陳家,極力勸說陳寅恪擔任中古所所長。
當時,多少學者夢寐此職位而不得,但陳寅恪甚是不屑,並開出極其“苛刻”的兩個條件:“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其意就在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也不要學政治。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
“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當局,劉少奇是党的最高負責人。我認為最高當局也應有和我同樣的看法,應從我說。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
在1953年的中國,這樣的答覆可謂膽大包天。
陳寅恪不怕死嗎?當然怕。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畢生之追求。
若精神不能獨立、思想不能自由,毋寧死耳。
屈原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志不在此,才能心有昭昭。
4、褚時健,中國最傳奇的企業家。
51歲,出任玉溪捲煙廠廠長。
66歲,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
71歲,被判無期徒刑入獄。
74歲,保外就醫,開始種植“褚橙”。
84歲,褚橙面向全國銷售,大賣。
大賣三年後的2015年,褚橙遭遇大面積負評:
“果子個頭小”“果子味道淡”……
褚時健立馬在《北京晚報》道歉:今年的確沒做好。
然後,89歲的褚時健做了個驚人決定:“果樹間距必須達到3米,不到3米的,一律砍掉。”
這一砍,就砍掉了3.7萬棵,砍掉了兩三千萬收入。
以往,8個褚橙才有一公斤,2016年,5個褚橙就有一公斤。
褚橙,又得以大賣。
有人問褚時健:你怎麼捨得砍樹?
褚時健答:“不讓別人吃虧,這是我的理念。”
褚時健之所以受萬千企業家景仰,正是因為他心有“不讓別人吃虧”之大欲。
有大欲者,才能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
5、王石只用了五年多時間,就爬完了七大洲最高峰。
其他企業家做不到的事,為何王石做到了?
馮侖說:“我們和他的最大區別在於他能管理自己。”
王石說幾點進帳篷就幾點進帳篷。
為保持能量,食物再難吃他都往下嚥,而別的企業家覺得不好吃就寧願挨餓。
在珠穆朗瑪峰7000多米時,不管別人再怎麼說風景好,王石都克制自己不出帳篷,因為動一次能量就損耗一次,而其他人沒有一個不出來的。
結果到8000米時,其他人都打了退堂鼓。
王石是一個心中有“大欲望”的人,正因心存大欲,所以他極其善於管理自己。
一個朋友在北京拿了批文,要王石做:“地白使,你做,做完然後分錢。”
王石說:“公司已經不做這種業務了。”
朋友最後給王石跪下了:“就這一次。”
但王石依然斬釘截鐵:“我們不做。”
最後,朋友翻臉而去。
曾國藩說:“有志向知敬畏。”
心有所往,才能心有所止——這正是萬科崛起之道。
6、2016年7月22日,世界500強公佈,華為飆升99位,震驚世界。
華為到底有多牛逼?
2015年,華為營收2882億,騰訊789億,阿裡708億,百度490億。
華為比BAT營收總和加起來還多800億。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在深圳一個爛棚棚創立了華為。
他有一個大欲望——讓華為成為全球最有價值通信品牌。
任正非把“大欲望”稱為“主航道”。
中途,做房地產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互聯網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資本運作本可以爆發。
但任正非從不為這些誘惑所動:“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有大欲者,才能安之若素,不為所動。
堅守主航道不偏離,才造就了今天之華為。
7、1999年下半年,穀歌正式上線。
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百度。
2004年穀歌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沒想到幾乎同時起步的穀歌和百度,十年後的差距竟然大得令人乍舌:穀歌市值5000多億美元,而百度市值只有500億美元。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大的差距?因為兩者的“欲望”不一樣。
穀歌的欲望是:做完美的搜尋引擎,不作惡。而百度的欲望是:掙錢的工具。所以2005年上市後,百度停留在兩件事上: 一是優化搜尋引擎(賺錢)。二是拓展各種板塊(賺錢)。
鑽進錢眼的百度,“作了不少惡”:血友病吧事件、魏則西事件、深夜推廣賭博網站事件、百度黑外賣事件……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有大欲望者,才有大格局、大胸懷、大視野。
百度之命門,正在於“大欲”之不足。所以才會困於誘惑,撿芝麻丟西瓜。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企業,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外界的誘惑與熱鬧,于他才能成為無關之物。
人不是無欲則剛,而是大欲則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