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45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14 07:42: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能」即能力或謂本能,經中常說萬德萬能,佛有、我們也有,有能力才能擔當一切事業。例如弘法,不要認為是難事,不要害怕,只要發菩提心,目的在利益眾生,與十方諸佛之心相同,必能感應道交,蒙佛加被,不可思議。古來大德法師講經,往往於登講座說法之時,不知那裏來的力量,盡情發揮,有如泉湧。事後聽者呈獻筆記,法師自己都覺得說了這麼許多論議,實在不可思議。

◎    修觀時要:觀無常苦,觀三世如幻,觀身不淨,觀眾生苦。有了這種種基本觀念,然後再觀我們由無始以來無明作祟,令心生滅,過去塵沙劫已受了身心大苦,眼前仍有無量諸苦,尤以目前大環境種種逼迫,離此一步,即死無葬身之地,應即時發心修行,了生脫死,不可懈怠。故《起信論》上說:「如是當念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皆因無明所熏習故,令心生滅,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現在即有無量逼迫,未來所苦亦無分齊,難捨難離,而不覺知,眾生如是,甚為可愍。」

◎    《華嚴經》所說的是一真法界,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屬有為法,有生有滅。我們所了解的佛法只是皮毛,沒有甚深的功夫不能了解佛法的真實義,只能隨分研究,隨分演說。最要緊的還是念佛,除此之外沒有辦法入佛境界。如佛念好了,把身心世界都放下了,到了極樂世界,所讀的不是《八十華嚴》,而是大本《華嚴》。

◎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是登地菩薩的前方便。十信是對大乘佛法深信不疑。十住是求解,修般若慧,大智慧開了再修行。十行是修定,佛法與其他宗教不同地方在此,念佛一心不亂就是大定,有定自己才能作得了主。十回向是修大慈大悲,把所有功德都回向眾生。真正登地,才算是有了家、有了業。

◎    解脫:解是解開義,解開繫縛;脫是超脫義。起惑造業即受繫縛,受三界之苦,不得自在,解除我們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生死苦果。《華嚴經》論解脫有五種含義:生死不能縛。眾生六道輪迴,或講五蘊生滅;菩薩則不為生死所轉,來去自在。凡夫受善惡業所支配而受報,菩薩是乘願力再來,故生死不能縛。境相不能縛。菩薩雖亦稱有情,但對五欲六塵覺而不迷,遠離凡情,在一切境相當中無染著、無貪愛。現惑不能縛。凡夫的見解是分別,依佛法說是虛妄不實;菩薩既對一切境界不染,故不會起心動念,祖師大德對萬事萬法照得清清楚楚而不落印象。有不能縛。指一切有為法而言,有為法是所見的一切現象,一切相當體即空,均為虛妄不實的。惑不能縛。塵沙見思是煩惱惑,菩薩對真與妄無著無不著,一切妄相即真如本性,故煩惱亦不能束縛。

◎    有漏,煩惱之代名詞,漏泄之義。貪瞋等煩惱,日夜由眼耳等六根漏泄流注而不止,謂之漏。又漏為漏落之義,煩惱能令人漏落於三惡道,故謂之漏。有煩惱之法云有漏,離煩惱之法云無漏。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9: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